《賽德克巴萊》:捍衛一種驕傲的信仰

時間:2012-05-14 13:53   來源:北京日報

  去年曾在臺灣引起轟動的影片《賽德克巴萊》,昨天終於在大陸影院上映。跟分為上下集的臺灣版相比,片長兩個半小時的大陸版影片,節奏更快,戰爭戲更顯密集。雖然被列為抗日史詩大片,但此片顯然不是大陸常見的抗戰題材,片中賽德克人在反抗日本侵略的同時,也在捍衛部族的圖騰信仰。最讓人動容的是賽德克人在戰爭中爆發出來的血性,儘管帶著原始的野蠻,但其慷慨決絕的勇氣,強烈撞擊著觀眾的胸口。

  影片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故事本身就極悲壯。住在臺中高山密林地區的少數民族賽德克人有著獨特的原始信仰,部落男性只有征戰、獵殺敵人首級、手上沾上血跡,才有資格成為戰士,也才有資格踏上通向祖先靈魂的彩虹橋。日本侵佔臺灣之後,掠奪當地林木礦産資源,強迫賽德克人接受現代文明,實施殘暴統治。正是因為面臨生存的壓迫、部族信仰即將失傳的危機,賽德克人才在頭目莫那魯道的率領下,走上了一條抗日的不歸路。

  電影沒有回避賽德克人的原始野蠻,他們起義時屠殺日軍警察,也殺死手無寸鐵的日本婦孺。但這場抗爭終因雙方力量懸殊而倍顯壯烈,賽德克人只有三百戰士,卻要對抗裝備精良的上千日軍及其他部落的協助攻擊。勝敗早在意料之中,但賽德克人抱著必死的決心,男性殺敵至最後,女性則集體自殺,頗具情感衝擊力。輸了身體,贏得靈魂,這是他們的信仰,也是他們秉持的野蠻的驕傲。

  片中大量戰爭戲接踵而來,尤其是電影最後一小時,基本上容不得觀眾喘息。這些戰爭戲多發生在叢林溪谷、懸崖天塹,拍攝難度極大,也可見電影主創所付出的心血。影片製作明顯師法好萊塢,但也保證了視覺觀賞性,體現了創作者對品質的追求。相比之下,最近上映的大陸抗日題材影片《黃金大劫案》、《匹夫》,除了劇情上存在大量硬傷,在製作上也顯得稀鬆、粗糙,戰爭戲幾乎無一可取。

  近年來的華語影壇,很少看到《賽德克巴萊》這類讓人熱血沸騰的英雄片,此片無疑為華語片樹立了一個新標桿,也呈現了另一種塑造英雄的方式。主人公莫那魯道既非傳統臉譜化的高大英雄,也非油腔滑調的痞子英雄,而是少數民族的部落英雄。雖然影片詮釋賽德克族的信仰有失簡單,對當地部落和日本人之間矛盾衝突的情節鋪墊,對各個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仍顯得表面化,但其全片噴薄而出的血性,多少掩蓋了這些劇情結構上的缺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