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應該如何選擇去死

時間:2012-02-17 13:39   來源:新京報

  惠特尼休斯頓突然在洛杉磯去世,令多年來從未提起過她的深情大眾掀起新一輪關於“那些年”的回憶。我不禁覺得這是個屢試不爽的陰謀,關於“大家再愛我一次”的陰謀。每當某個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她)就從八百萬種死法中挑出一個,把自己搞挂了,意思是“讓我的死換一點撫愛吧”,嗜血的大眾敏銳地收到這個乞討的信號,配合偶像的“天鵝之歌”,給一點掌聲,發一陣唏噓,然後繼續健忘,等待下一個死者。

  除了約翰列儂,這個死於愛而不是遺忘的人,世界上大部分藝術家都最終難逃絕望。面對絕望,掙扎只有兩種,一種是自殺(比如用獵槍轟掉自己腦袋的海明威),一種是“被殺”。後者的花樣層出不窮,有時也難免荒謬(被保健醫生暗中下手?被摩托車撞死?),但因為看上去都很悲劇,因此收到的效果總是相同的。死法中最平庸的是壽終正寢,但如果像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那樣選好日子挨個兒走,震撼程度就加倍了。

  電影中表現“藝術家窮途末路、被世人拋棄遺忘最終死於心碎而不是輻射”的經典影片有很多,其中恰好有一新一老兩部都選擇了默片向有聲片過渡的時代作為背景。新的當然就是今年奧斯卡大熱門《藝術家》,片中那個幽默瀟灑、渾身散發著好萊塢黃金時代耀眼光芒的男主角,因為被有聲片時代拋棄而自暴自棄,最心碎的一幕是他窮困潦倒坐在小屋中思考自殺,表情一掃此前的輕佻浮浪,兇狠決絕,最終真的發狂燒掉自己從影以來全部膠片,準備和作品同死。這橋段是所有領域藝術家的終極之夢,像《致命魔術》中那兩個搏命的魔術師,生命等同於創作,為了最後的輝煌,為了觀眾的那一聲“哇”,可以押上一切。

  而很多年前比利懷德執導的《日落大道》則將藝術家的極致夢幻和社會大眾的極端冷血拍出令人汗毛直豎的恐怖境界。曾經風華絕代的過氣女星諾瑪已接近50歲,居住在荒廢豪宅中慢慢凋謝,正逢逃債至此的沒落編劇喬,遂讓他為自己打造重返影壇的傾力之作《莎樂美》劇本。兩人有點“相依為命”,但後來喬對另一個與他合寫劇本的年輕女孩漸生情愫,“老妖婆”當然不爽,尤其是當她得知導演找她只是想用她的車當道具,她徹底崩潰,舉槍崩了喬,這也誕生了影史最著名的開頭——一具喃喃自語的,漂在游泳池上的屍體。

  “沒有人想要離開明星!”這是“老妖婆”諾瑪用手槍從背後射殺喬時喊出的話。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沒落明星對喜新厭舊的觀眾的乞求和呼喊。《日落大道》的結尾更強烈對比了夢的幻滅和絞殺,命案之後聞風趕來的攝影師和記者擠滿公館大廳(其中一個興奮地説“昔日天皇巨星受了很大刺激”),身穿希律女王服裝的諾瑪從樓梯頂端緩緩走下,她以為所有這些來報道她發瘋的人是電影劇組,遂完全投入地跳起了舞蹈。然後忽然停下來:“我拍不下去了,我太高興了,這就是我的生命,一直都是這樣。現在,德米爾先生(製片廠老闆),你可以拍我的臉部特寫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