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人們為什麼淡忘了聶耳

時間:2012-02-16 13:47   來源:新京報

  昨天是情人節,誰都知道。但昨天是國歌曲作者聶耳的百年誕辰,卻少有人提及。新聞上,昆明有諸如專場音樂會之類的紀念活動,但在現實層面,人們對聶耳的了解,除了《義勇軍進行曲》,又還有多少?

  聶耳出生在100年前情人節這一天。100年後,聶耳的名字已經趕不上情人節的玫瑰暢銷。在眾多繽紛如花盛開的音樂家和歌星中,聶耳已經淡出了不少人的視野。在聶耳誕辰100週年的日子裏,很少見到報端對他的介紹和紀念文字,倒是如山如海的玫瑰花叢佔據了很多報刊頗大的版面。雖然我們經常在各種集會上齊聲高唱國歌,但不少人記不起了國歌的作曲者,這位23歲就過早離開我們的偉大音樂家。

  其實,這首誕生在上世紀30年代由田漢作詞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如今,過去了不過才70多年的時間。在抗日戰爭的年月裏,面對民族最危難的時刻,全中國人民發出的“起來,起來”,和“前進,前進”的聲音,曾經震撼歷史。為什麼可以這樣迅速被淡忘?

  不禁想起法國當代歷史學家比爾諾哈説過的話: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一場以發展為指歸的現代宏大敘述正在登場。於是,這樣的現代化的大敘述必然要抹殺革命記憶。如今,我們不幸被他所言中,我們面對聶耳的淡忘和忽略,正是這樣被抹殺的記憶中的一種。儘管是無意,但這樣的無意或許更為可怕,因為這幾乎是集體的無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已麻木了我們的神經。

  消費時代的到來,娛樂至死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目光容易變得近視,只盯著眼皮底下,注意力集中在被一時照射來耀眼的追光之下的方寸之地。因此,不要説如蒲公英一樣漫天飛舞的歌星吸引我們的眼球,就是靠淺薄逗笑的笑星都可以令我們耳熟能詳。將一個歷史中的音樂家拋棄在遺忘的風中,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在這樣現代化大敘述時代,歷史也是被用來消費的,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被重新組裝的炫人眼目的諜戰劇或古裝劇在盛裝流行,劉羅鍋當然比聶耳要容易讓人們留下的記憶深刻。因為這樣的消費敘述,幾乎成為了一種供需關係更廣泛的相互需要。

  如果説,權力和資本可以書寫歷史,那麼,文字和聲音也是可以書寫歷史的,音樂就是聲音書寫歷史最好的物證。在我國,誕生在烽火年月的《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那個時代的聲音歷史,還能找得到這樣一首與之比肩的歌曲嗎?沒有,所以,它當之無愧眾望所歸的是我國的國歌。這樣屬於聲音的歷史,在音樂方面,聶耳永遠應該被我們記住並懷念。

  記得1940年,美國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第一次聽到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非常激動,他學會了歌中的中文,並在紐約露天音樂堂用中英文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他用音樂向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致敬,也向聶耳致敬。他後來出版了包括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歌曲唱盤,起名就是這首歌曲的英文名《起來》。而且當年,保羅羅伯遜預言,這首歌曲將會成為中國的國歌。以後,一直到他去世之前,還想到誕生過聶耳這樣偉大音樂家的中國來訪問。

  一個與中國相聚遙遠的、一個與聶耳素不相識的美國歌手,對聶耳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並至死記住聶耳這個名字。我們不是應該比他做得更好才對嗎?

  會唱這首國歌,當然重要;記住這首國歌的作曲者,一樣重要。它不僅象徵著我們民族的情感,也表達著我們對歷史與現實相關的一種態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