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後,多少人寫毛筆字

時間:2012-02-06 13:19   來源:羊城晚報

  一百年以後,中國還有多少人在寫毛筆字?要是覺得這個時間不夠長,那麼再想一下,五百年後,神州大地還有多少人揮毫而書?

  如此發問,是因為有感於電腦時代“提筆忘字”,青少年是否應該學習寫毛筆字也成了一個話題,而且從公開發表的文字來看,認為“應該”的人還不少。

  這個可以理解。身為中國人,對漢字的感情自然極其深厚,看著“滴滴答答”地敲著標記著英文字母的鍵盤,炎黃子孫們居然忘記了“橫平豎直”之類的書寫祖訓,拿起筆來不知如何下手,癡情者自然痛心疾首。産生一些挽救文化、保存國粹的念頭,實在是順理成章。

  不過,正如當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所説:儘管我們懷念帆船的壯觀,馬車的優雅,油燈的柔和,但脫離了現實,一切毫無意義。當然,這是法國強人眼見法國殖民勢力在非洲衰落時發的感慨,和我們對文化的依戀不是一碼事,但有一定的啟發。

  我們對毛筆字的戀戀不捨,無非是因為它曾是中國燦爛而獨特的文化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它最初的書寫和交流功能。因為從書寫和交流來看,不要説電腦時代的侵蝕,就是鋼筆時代,毛筆字也已經歸為“藝術”,成為少數人雅興的寄託。

  而且我們所學所用的漢字,在這幾十年裏已經發生了非常多的變遷:比如,我們用拼音注音,而不是千百年來用的反切法;我們用的是簡體字,而不是傳統的繁體字。這些又有多少人感到過不舒服呢?或者説,現在有多少人,為自己不能通順閱讀繁體字而感到焦慮呢?

  所以,一句話總結,如果時代的變遷,讓我們有了更高效更實用的手段,來繼續漢字的功能,那麼對於最廣大的民眾來説,就不必再孜孜以求保存古時的優雅。

  這不是説從此廢絕毛筆字。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成藝術形式保存下來,發揚下去。就如小提琴水墨畫京劇這些東西,有興趣者可以學習,可以陶醉其中,大眾也可以欣賞可以讚美,學校裏也可以把它作為興趣課選修課。但如果要全民學習毛筆字,或者把它作為高考加分項目,那就大可不必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