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博納影院宣佈將自行制定“觀影分級制度”。該制度將對一些血腥、暴力、“床戲”等內容電影進行分級,向兒童、老年等各層次觀眾進行指導性建議。此舉在業內人士和不少觀眾中引起了較大反響。(1月31日《北京日報》)
時至今日,“觀影分級制”當然已不是什麼敏感話題,但來自官方層面的態度,多年來好像總在尋找一個最佳的切入時機,則也是人所皆知的現實。孰是孰非無妨暫不議論,對於新年傳來影院將自行提升服務,嘗試開展“觀影分級制”的消息,我倒更願意把它看作是種推動有關進程的民意調查。
可想而知,影院版的“觀影分級制”,在其實行過程中,肯定不可能煞有介事地去“限制”這個、“禁止”那個。正如相關負責人所稱,此舉主要是為了提高員工的服務水準,而不是要制定任何行業標準。所以,這個“服務”提供得是否能令絕大多數觀眾為之滿意和叫好,其實便是催化這個“制度”在將來某個時候,有無可能上升到更高規格和層次的一塊民意民願“試金石”。
從近些年來全國兩會期間反映的情況看,中國電影是否應建立完備正規的分級制度,已然是電影界、文化界人士不斷提及和爭論的一個話題。有關的提案及議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領導公開表態,表示將就電影分級制問題,通過相應渠道和方式,進行相關的觀眾調查和意見收集。因此,這次博納影院打算自發嘗試“觀影分級制”,或許也正是決策部門樂於看到的一扇“窗口”、一種“驗證”。
中國不是排斥“觀影分級制”,而是尚未找到值得借鑒的成功模式;中國電影也不是跟“分級”要求相距遙遠,《色戒》、《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影片到了國外,也曾得到過“限看”待遇。如何創立一種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觀影分級制”,大概才是這些年來我們仍在謹慎探索的原因所在。
現實社會和事物,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有些方面,的確需要自上而下的一錘定音;有些內容,最好還是尋求由下而上地水到渠成。我以為,圍繞“觀影分級制”的最終促成與定型,可能就尤其少不了像“影院嘗試式”民意調查的輔助鋪墊。這樣的基礎工作做得越實,公眾意見聽得越多,未來提供決策參考的資訊,也就越能少走彎路、少出紕漏。
“衣服都分成人和兒童款式,何況電影乎?”業內人士實言相告,影院版的“觀影分級制”,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感。有些影院為了不影響自身的票房利益,才會刻意回避這個問題。那麼,為了呼應這種率先“吃螃蟹”的舉動,希望有更多的觀眾去領略和反饋“模擬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