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10年新聞出版業總産出達到1.3萬億元,增加值佔到國內文化産業核心增加值的60%多,截至2010年,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日報總發行量居世界第一。中國傳統媒體創造出了讓世界矚目的成績。
2011年,“十二五”規劃將文化産業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産業的規模達到兩萬多億元。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傳媒産業,如何利用優越的政策環境創新和發展?12月17日,由《新聞戰線》雜誌社和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傳媒—文化産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全國各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的代表和專家學者數十人與會,充分交流傳媒業發展改革的經驗。
遭遇網際網路:冬天來了?
作為中國第一家都市報,創刊即將滿17週年的《華西都市報》誕生之初就以市場為取向,在都市類報紙中發行量一直居高不下。“我們的發行量和廣告額度一直持續增長,但更重要的是報紙的外延擴大了。”《華西都市報》常務副總編方野這樣説。他們去年年底開通新浪和騰訊的官方微博,迄今為止,兩個微博粉絲總量已經突破100萬。“我們17年達到的印數、發行量,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上1年就達到了。”
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舉例,淘寶網傳遞的資訊每天有7000萬到8000萬的瀏覽量,而在美國,一家專為“網際網路辦的報紙”,僅用6年時間就超過有著百年曆史的《紐約時報》,訪問量達到3000萬。他進而提出:“媒體的泛化進一步模糊了傳媒邊界,越來越多的主體和傳播方式媒體化,成為媒體的主體。”
網際網路在中國已發展19年了,在其影響下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們已經進入社會。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數據,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巨大的網民數量和已然形成的媒介使用習慣必然對傳統媒體的生存發展産生影響。
面對網際網路,不論是傳統的報業還是電視媒體都表達了各自的憂慮,網路的發展,應該説是兼具內容和渠道兩方面,這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生存與創新:路在何方?
面對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媒體發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剛提出,傳統媒體應該加緊利用自身的優勢,在體制創新、資本創新的基礎上搶佔新興的、有引領性的傳播資源。
在2010年美國新聞集團收入來源中,電影娛樂為76.31億美元,有線網路節目收入70.38億美元,報紙與資訊收入為60.87億元。“新聞集團利用網際網路這種傳播資源,採取同其他不同媒介相組合的方式,才使整個集團真正利用了網際網路。”陳剛認為。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作為全國首家整體經營性資産上市的省級黨報集團,今年10月31日又率先發佈全媒體戰略行動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20億來推進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全媒體轉型。“實際上在網際網路的壓迫下,中國的報紙從産業角度,才真正第一次和世界的報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網際網路幫助中國報業以最快的速度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入了全球化的競爭。”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王綱説。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舉例説。“以新華社通稿為例,通稿發給新聞單位後,原本是作為一個資料沉澱在資料庫裏面,但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價值很低的內容資源一旦和中國移動合作,推出了新華手機報,早晚兩刊,其結果,不但産生了7000萬用戶,而且每月的運營額2.1億,一年就是24個多億。”
“傳媒就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怎樣通過資本把最優質的資源整合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整體的發展,這應該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陳剛總結道。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化危為機,已經成為學界業界爭論的重要話題。“正如嚴冬之中同樣孕育著變革的機遇與期待,冬天到了,繁榮的春天還會遠嗎?”王綱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