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店亟待轉變經營思維

時間:2011-11-03 13:54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光合作用”書房在北京的兩家直營店相繼關張,多家仍在堅持營業的加盟店稱,與總部失去聯繫。據廈門當地媒體報道,廈門最後5家“光合作用”也于近日集體關門。

  光合作用書房“撐不住”,不過是眼下民營實體書店業績萎縮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民營實體書店相繼倒閉的消息不絕於耳。有人更戲謔説,實體書店已淪為網上書店的“展廳”。因為大多數人在實體書店看書,卻最終選擇了網購。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民營實體書店倒閉多發生在網路購物發達的一線城市,這也印證了網路購書服務對實體書店業務帶來衝擊的猜測。網路購書的異軍突起,加劇了實體書店銷售額的萎縮。這種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以網路支付和現代物流為載體的網上購書服務使購書變得更加便捷,二是人們的閱讀習慣逐漸由過去的紙質閱讀向電子閱讀轉變。前者因為商家省去了中間環節和房租壓力,往往在價格上更具有優勢,而後者因為代表著技術演進的方向,對於實體書店的衝擊將更加久遠。

  在此背景之下,實體書店何去何從?一些悲觀者認為,實體書店的沒落將無可挽回。但筆者認為,實體書店的困境主要在於依賴門店經營的思維禁錮,實體書店其實可以在購書業務上有更大的作為。一些民營實體書店近年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自救,比如展開多元化經營,在書店內搭售工藝品,或者在書店裏開設閱讀茶座,這些嘗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書籍滯銷帶來的資金缺口,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實體書店的困境。

  對於民營實體書店經營者來説,“拍屁股走人”或選擇退出固然輕鬆。但只要轉變思維,照樣有可能峰迴路轉。一方面,國營大型實體書店目前還紅紅火火,其成功表明規模經營仍不失為實體書店的出路之一;另一方面,網路購書雖然日益為廣大讀者所接受,但真正有影響力的網購品牌還不多;更重要的一點,網路購書永遠實現不了逛書店的直觀感受。如果實體書店能依託自身的品牌效應,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佈局網購服務,或者在電子閱讀市場開闢一片新天地,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就有可能從圖書消費市場中分一杯羹。

  總之,隨著資訊技術的革新和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傳統的實體書店經營思維必然要接受更大的挑戰,而對於一個購書服務品牌來説,只要閱讀還是人類獲取知識、獲得樂趣的一種方式,就不存在“過時”的一天,關鍵在於經營者是否能根據讀者需求的轉變而不斷調整業務方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