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新模式,有肯定有質疑
挑戰:5年能否立起國貨品牌
在《魁拔》上映期間,一個小故事屢屢被提及:一位觀眾想買《魁拔》的票,但影院的工作人員卻“負責任”地提醒:“這是一部國産動畫,你真的要買嗎?”
匡宇奇坦率地承認:“以往的國産動畫片,沒能給觀眾信心,沒道理要求院線支援、觀眾進影院。作為商業片,還是要通過市場給觀眾信心。”
如何打通國産動畫的商業模式,成為擺在青青樹面前的最大挑戰。
影評人關雅荻認為,如果一部本土動畫電影是完全原創的,做完就直接上院線發行,那它失敗的幾率是99%。“其實,迄今我也沒看到那個1%。”
青青樹正是在挑戰那1%。沒有通過漫畫檢驗市場,也沒有通過電視版積累人氣,《魁拔》直接在大螢幕上講故事。按照武寒青的設想,青青樹將通過5年的時間來樹立品牌:“如果我們只做一部電影,那肯定就死了。”《魁拔》目前計劃出品5部,第二部已經在製作之中,預計明年暑期推出。
這顯然與“喜羊羊”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5年多時間,通過電視動畫片在全國連續播出,積累品牌基礎。
用5年時間,直接通過電影培養一個動漫品牌,能否行得通?派拉蒙電影公司中國市場負責人陳喆認為,無論哪種模式,只要在做足市場調研和原創特色的基礎之上,都有可能成功。
陳奇佳擔心:“5年的攤子鋪得有點大,又構造了一個這麼龐大的世界觀,很容易爛尾。”一方面,充足的資金保證是這種模式的運作根本;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太大了,市場不一定有耐心等。”
于超認為,“影院的片源很豐富,一部影片如果在首周沒有良好的表現,很難翻身。”
為了彌補在票房上的失利,匡宇奇和團隊決定將品牌的導入期拉長,“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放映《魁拔》。”現在,已經有幾家影院決定:暑假期間,《魁拔》不下線。
“有公信力的動畫品牌的養成,需要時間和耐心。”匡宇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