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操冠軍張尚武淪落北京街頭賣藝的新聞,正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很值得輿論深究。有人認為,“張尚武淪為竊賊、鋃鐺入獄乃至流落賣藝,並非相關社會和體育部門的直接責任,但是在運動員培養中,包括文化教育在內的薄弱環節卻依然值得反思”。(新華網7月17日)然而我不禁要問:張尚武不是接受過大學教育嗎?而在10年前,能夠讀大學還是挺不容易的,為什麼卻説我們的運動員的文化教育相當薄弱?
眾所週知,大運會是為世界各國的大學生展示各自風采、增加相互了解和友誼提供的一個平臺,因此,按照它的章程,參加大運會的運動員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由此可以推知,當年代表中國參加大運會的張尚武應該具有大學生的身份,就讀于某所高校。假如真的這樣,那麼,張尚武的不幸與我們的運動員在文化教育方面相當薄弱存在因果關係的説法就不成立。
應該如此,但事實如何?恐怕是有不小疑問的。因為在我們國家,運動員想要讀大學或者取得大學生的身份非常容易——只要你運動成績出色,那麼是可以免試進入大學的。從前的馬家軍中那些從事中長跑的女運動員全都是遼寧某大學的學生固然是證明,眼下張尚武可能一天大學都沒讀過,甚至就連小學、中學也沒好好讀過,居然以大學生的身份參加了大運會的比賽,同樣是證明!
這是怎麼回事?是因為我們對大運會的金牌或者説參加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的成績看得太重,所以,為了“祖國的榮譽”,我們大概在大學生身份的認定上弄虛作假了!而這樣做,確實讓我們的專業運動員在與人家正宗的大學生的同場競技中,輕鬆地勝出,斬獲金牌非常容易,更多地奏響了國歌、升起了國旗;但與此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競技體育與學校教育的嚴重脫節,運動員的文化底蘊嚴重不足,給他們日後退役需要再就業之時帶來巨大的隱患。
假如張尚武從小就能接受系統的義務教育乃至高中教育或者中職教育,甚至能夠通過正常途徑進入大學讀書,那還會出現眼下這樣的尷尬嗎?假如我們的各級專業運動隊,把運動員的長遠利益,也就是退役之後的工作和生活放在與“金牌”同樣重要乃至更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高度重視他們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不是作為一種點綴,那麼,張尚武們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
張尚武是哪個大學的學生?當初他參加大運會時註冊的那所大學眼下能夠站出來認領他,並向我們解釋個中原因嗎?當初率團參加大運會的有關領導,能夠負責任地告訴我們,張尚武那時是怎麼通過資格認證的?我們的體育主管部門,在發生了一系列類張尚武事件之後,有沒有認真反思我們的體育觀、政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