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該怎樣“從娃娃抓起”

時間:2011-07-06 14:01   來源:人民日報
  在中國足球經歷了反賭掃黑風暴,各支國字號球隊節節敗退的大背景下,將眼光投向青少年,正逐漸成為社會各界試圖重振中國足球的一種共識。

  從娃娃抓起的道理不用多講,但如何從娃娃抓起,中國足球這些年接受的教訓不少。上世紀90年代中期,風生水起的甲A聯賽讓眾多球員成為暴富一族。繁盛一時的泡沫,催生了足球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生長起來。

  遊走在體育與教育之間的足球學校,打著“兩全其美”的招牌,卻不能保證青少年在基本教育方面達到合格,在足球選材上也不如專業體校那樣嚴格,盈利成為足球學校的最終目標,這既違背了體育的規律,更背離了教育的宗旨,自然兩頭落空。以遼寧省為例,2002年,在遼寧省足協註冊的足球學校有21家,加上在瀋陽市足協、大連市足協註冊的足球學校,共有70余家。到了2011年,在遼寧省足協註冊的足球學校數字是“0”,全省也寥寥無幾。急功近利還帶來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副作用,前國家隊教練高豐文創辦的足球學校,苦心經營多年,如今被迫改行為老年公寓,慘澹度日。當年培養出李金羽等一批“遼小虎”的老帥張引也曾加入足球學校的熱浪之中,現在他黯然反思,“中國足球青少年培養,必須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

  無論發展目標還是體系建設,青少年足球與職業足球都有著本質不同。職業足球以市場為導向,以合理完備的商業模式支撐。青少年足球則始終是教育的一部分,倘若作為生財之道,無異殺雞取卵。人們在探討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為何難見成效之時,往往會將青少年足球人口的萎縮作為例證。實際上,青少年足球人口的萎縮,非職業足球之過。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如果在這個階段就以職業足球甚至“出線足球”為驅動力,只會繼續“跑偏”。只有足球在校園中吸引到足夠多的孩子參與,才能期待量變到質變的到來。

  摒棄功利,回歸校園。足球這樣從娃娃抓起,需要很長時間,但只有這樣,才值得期待。(薛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