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造文化與“大手筆”毀遺址

時間:2011-05-23 16:25   來源:工人日報

  僅僅是因為史書記載了堯帝的幼年及少年時光在江蘇金湖縣舊址“三阿”度過,金湖要斥資30億元建設堯帝古城,佔地面積1050.3畝,計劃于2015年建成。

  金湖是蘇北不富裕的農業小縣,且不説千余畝的古城要毀掉多少糧田,單就30億元的鉅額投入足以讓當地百姓背上沉重的負擔。

  不惜血本建堯帝古城作何用?縣委宣傳部領導説是為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魅力,開發旅遊産業。堯帝在金湖沒有留下一磚一瓦,只是古書中有寥寥幾句的記錄,根本無法考證,這便成了開工堯帝古城的唯一理由,可見龐大的用重金包裝的堯帝古城完全是“白手起家”,授它一個“大手筆製造文化”的稱號再確切不過。

  近些年,城市大手筆造文化讓公眾屢見不鮮。筆者上網一下就查到了幾十個城市,如湖南株洲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神龍城”,打造全球華人炎帝文化景觀中心。如廣東東莞準備投入50億元打造文化名城。再如河北正定計劃投資150億元打造古城風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與大手筆造文化並存的則是另一番苦澀風景,即“大手筆”毀文化。據5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有著千餘年歷史的杭州南宋皇城遺址竟然被賣出“地王”價,開發商在“皇帝”頭上大興土木。類似毀遺址、毀文化同樣屢見不鮮,不勝枚舉,如雲南大理唐代“龍首關”古城墻遺址被214國道穿墻而過,毀壞嚴重。再如建於北宋年間,距今900餘年的安徽泗縣釋迦古寺,在城市大拆大建中轟然倒下,只剩下一塊石碑。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有3萬多處登記在冊的文物在城市建設中消失。

  真是怪象叢生,歷經數百年、上千年保存下來的文物不去珍惜,現有的文化不去保護、傳承,卻不惜一擲千金,勞民傷財造假文化?這種做法被一些地方稱為文化重建。毀真文物、建假古董,這匪夷所思的“文化重建”貽笑大方。時間是凝聚城市厚重文化的“黏合劑”,見證歷史的古建築、古文物是城市文化的歷史源泉和“根”。毀壞古文物無異於斬斷了城市文化的根,城市的古老、厚重大概也只剩下一層重新包裝的“金箔”而已。

  其實,無論是造文化還是毀文化,在許多人心目中殊途同歸,目的都是為了錢。如金湖打造堯帝古城是為發展旅遊賺錢,杭州將皇城遺址賣給開發商賺足了銀子。但我以為,杭州以犧牲古文化赤裸裸地賺鈔票,非常短視。而金湖的賺錢術則讓人捏把汗,堯帝古城造得再宏偉、漂亮,充其量是一個人造景觀,既無帝王“地氣”、“靈氣”,也少文化含量,能吸引多少遊客?許多地方人造景觀因無遊人關門打烊早有前車之鑒,切莫熟視無睹,當地需要三思而行,不能不防大手筆、大投入打了水漂。

  造文化或毀文化其實還有一個不便啟口的秘密,就是為政績服務。城市大拆大建的原因之一,是不少官員奉行“為官一任,城市大變”的思維和行動準則所為,當古建築、古文化成為展示政績的“絆腳石”時,自然很難逃脫被毀的命運,然後再按照官員個人喜好搞一些不倫不類的人造景觀。(尹衛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