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藝評論淪為“商業廣告”

時間:2011-05-23 14:48   來源:光明日報

  一位中年畫家在籌備畫展時,邀請了圈內頗有名氣的一位批評家撰寫“評論”,並願意奉上酬金。不料,那位評論家因酬金低而讓這位畫家吃了閉門羹。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引發了一片質疑之聲。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可謂火熱,大批收藏者蜂擁而至,不少書畫家的作品也是價格暴漲。然而,在這一熱潮之下,不良風氣也暗中涌動,一些藝術評論失節淪為了捧場“文字”,且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美術評論圈,根據評論家的頭銜、地位、名氣、資歷,以及“評論訂購者”的身份和對評論的不同要求,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價格體系。一些作品研討會,成了“捧場會”,滋生出一批“半職業的研討會説客”,文藝評論與文藝作品在這些“捧場會”上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原本潔凈的文藝評論,背離了原則和初衷,成了藝術品的“商業廣告”。

  文藝評論是對文藝創作、文藝思潮、文藝現象和文藝作品進行的一種理性闡述和評判。文藝評論首先要站在一種公正、客觀的立場上,若是滑向商品化、市場化,實為本末倒置。在利益的左右下,評論文字難免成為失實、失真的空話、假話、客套話,其結果是,堅持維護藝術真理標準的文藝評論越來越少,而不靠譜地説好話、唱讚歌的文藝評論越來越多。面對水準低下的文藝作品,一些評論家也能口吐蓮花。不難看出,在利益誘惑和浮躁心理作用下,一些評論家失去了專業的審美眼光和公正的判斷力,説違心話,寫違心文章。如此商業化、功利化的文藝評論,正在威脅和損害著文藝批評的公信力。

  文藝評論是一個審美過程,是一種藝術鑒賞,在本質上是非功利的。文藝評論淪為“商業廣告”,無異於本質上的異化。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一些文藝評論失去獨立的品格,沒有了自由空間的現象,讓人擔憂。當下,正是我國文化産業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時期,文化産業是文化和資本的結合,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無視和背離文化自身發展的規律。書畫藝術品産業是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健康、公正的藝術評論的把關和指引。

  文藝評論作為一種文體,理應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通過對文藝實踐和文藝現象的評論和解析,揭示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和深遠的思想意義。同時,文藝評論也承擔著探索文藝創作的藝術方法和內在規律的重任。文藝評論激濁揚清、推陳出新,首先還需自清,如此方能保持風骨,為文藝繁榮指路。(劉建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