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真會讓人變得淺薄?

時間:2011-05-17 13: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在電腦螢幕上貼著一張紙,上書“過度使用搜索會損害你的智商”。因為從業于傳統圖書出版行業,我的大部分同事對新媒體、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比較低,所以每當走到我的工位上,他們都會饒有興趣地把這句話念一遍,然後鄭重其事地問我,“這是不是真的?”

  “這要看你自己如何使用搜索。”我一般會一笑了之,然後這樣回答他們。

  我不會像尼古拉斯卡爾那樣告訴他們,“在我們跟電腦越來越密不可分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生體驗通過電腦螢幕上閃爍搖曳、虛無縹緲的符號完成,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即將開始喪失我們的人性,犧牲人之所以區別於機器的本質屬性。”

  這是卡爾在他的新作《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中所下的結論。在朋友處看到這本書時,我産生了共鳴。作者提出的最大問題——使用網際網路會對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帶來什麼樣的實際影響,讓我很感興趣。

  電腦是不受控制的人腦延伸

  一項調查顯示,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約34G資訊,是11萬個英文單詞的資訊量,相當於一般電腦硬碟存儲量的1/5,這當中大量的資訊是無用的,而這些資訊絕大部分又來自網際網路。

  在書中,卡爾的核心觀點是,網際網路把人類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外包”了,換句話説,某些原本應該儲存在人類頭腦中、由人類智商進行處理的資訊,轉而由電腦和網際網路進行處理。問題在於,我們不能完全自主地決定哪些資訊外包,哪些資訊由自身的思維處理,但是必定有一些資訊是不能交由電腦處理的。

  因此,作者提醒,我們必須對新技術保持一定的警惕,避免“我們自身某個至關重要的部分陷入麻木狀態的可能”。卡爾把媒介看作是人類某種生理功能的外部延續,隨著這一外部功能開始被越來越多地使用,而且效率和容量也遠遠超過人類自身的生理功能,人類就會越來越依賴這一功能,從而導致自身功能的衰退。

  似乎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證。我曾見過一些對網際網路非常依賴的同行,他們寫出來的文字,幾乎每個字都是從搜索引擎中蹦出來的,更有甚者,每天坐在電腦前,上網、玩遊戲、網上購物、聊天,離開網際網路,他們幾乎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不知道怎麼買東西,甚至連基本的生活常識和思維能力都沒有。

  針對類似的現象,卡爾在文中把人類和電腦作了對比。我們的思維“在這種飛行過程中重新對本身編程,改變它的運作方式”,相對於容量和計算速度都極其有限的人腦,以搜索引擎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新貴技術力量,給人類的能力延伸帶來了新的加速器,但是也使得人腦的思維能力進一步變得“淺薄”。

  我們不再需要記憶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話本小説,也不需要記得那些具體的人和事,只要記住搜索引擎的入口在哪,然後把需求輸入進去,得到的就是最完美的答案。女孩們也不用翻找衣櫃,而是直接打開電腦,查看分類建立的數據庫,並使用網際網路上好友們提供的建議,搭配自己出門要穿的衣服,還能順手給幾個好友發信徵求意見,然後根據編號,找到要穿的衣服。

  這是好事嗎?卡爾似乎並不這麼認為。他甚至有些危言聳聽地寫道:“利用網路代替記憶,從而繞過鞏固記憶的內部過程,是我們將面臨被掏空大腦的風險。一旦記憶外包,文明就會消亡。”

  在我看來,事情雖然沒那麼好,但是也沒那麼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