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不能躲在“反倫理”的瓶子裏混

時間:2010-07-06 15:26   來源:羊城晚報

  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王衛平近日表示,目前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存在著不痛不癢以及反常規倫理結構的問題,“一些作品只看到表像就放大了來表現,未必是社會的本質。”(《新京報》7月4日)

  與“一些作品只看到表像就放大了來表現,未必是社會的本質”相對應的是公眾的鬱悶:《錯愛2》中兩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前妻和現任妻子在洗腳、攙扶、做飯等細節的表現,被觀眾評為最違反倫理的電視劇情節之一;看過《我的醜娘》這部電視劇的人,都會説一句話:“這家人怎麼那麼慘啊!”普通的打工族,從婆媳問題到孩子生病要賣腎,不少人都鬱悶至極,“難道越是好人越是得不到好報嗎”;《中國家庭》則上演了媳婦“沒生兒子被婆婆嫌棄、生了女兒被弟弟調包、成了女兒的老師卻渾然不知”等情節,這讓觀眾産生了疑問:“如果中國家庭都這樣,那日子都別過了”……

  若干年前,《渴望》等苦情劇的熱播給電視劇編劇傳達出了一定要寫苦難、一定要寫苦情的信號。如今,儘管很多國産電視劇的創作都在轉型,家庭倫理劇卻還在“前輩”留下的苦情瓶子裏苦苦掙扎。

  於是,編劇們極力將人世間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不幸、痛苦加到劇中人物身上,反覆上演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悲劇。這種“以筆為刀、刀刀見血”的做法或在短期內讓一些觀眾宣泄、釋放情感、情緒,但長此以往,即使管理者不亮起紅燈,也會遭到觀眾的拋棄。這可以從涉案劇、帝王戲的發展軌跡中得到印證。

  不假思索的反常倫理描寫,實際上表明不少家庭倫理劇編劇缺乏直面現實的勇氣,回避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真實的衝突和矛盾;而想像力的缺乏,令一擁而上的家庭倫理劇情節大同小異。與敘事的貧乏結伴而行的是價值的困境:一些家庭倫理劇劇情矛盾、牽強,愛情、親情、鄉情、友情等情感的糾葛,常常處在錯亂狀態,使觀眾陷於茫然。

  我們當然不能期望電視劇成為什麼濟世良方,畢竟它只是大眾文化中的一種。但電視劇在帶給人們嬉笑怒罵之餘,總得留給人些什麼,或是對生活的感悟,或是于困境中奮起的精神力量等,而不應僅是廉價的眼淚和反倫理意識。(朱四倍)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