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兩岸的鎂光燈都聚集在第七次兩會商談之中,兩岸人民關注的核安協議終於塵埃落定,兩項共同意見的達成也為下一次的商談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在島內,蘇嘉全的農舍爭議已從捐不捐,演成了能否捐、何時捐,這場“捐屋陰謀論”在民眾的唾罵與嘲諷中,綠營不但無力止損還暴露出一系列的道德之殤。此外,馬英九日前在記者會上,提出在未來十年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也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討論……
兩會商談深化兩岸交流合作
10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舉行的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還就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及加強兩岸産業合作事宜達成共同意見。七次商談不僅深化了兩岸交流合作,也為兩岸共創互利雙贏、共謀和平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指出,這些協議均攸關兩岸人民的福祉,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指標與成果。
中國網21日指出,兩岸簽訂核電安全合作既是兩岸核能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充分深刻反映出兩岸尤其是大陸對兩岸民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高度關注,充分彰顯大陸“以人為本”的理念。
臺灣核能科技協進會董事長歐陽敏盛表示,兩岸建立核電安全通報機制後,會讓民眾更安心。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用“好比快更重要”,來評價兩岸投保協議的協商進程。
更有網友表示,這次兩會會談取得的新成果,令人欣慰,兩會協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要成果的集中體現。3年來的兩會六次會談達成的15項協議和2項共識,為兩岸和平發展奉獻了豐碩成果。實踐也再次證明,兩岸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正確抉擇,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農舍”止損 綠營弊病太多
蔡英文副手蘇嘉全的“豪華農舍”曝光後,迅速演變成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從一開始當事人的“死不承認”到現在的“捐屋止損”這一系列的動作反應換來的是島內民眾的痛罵與嘲諷,綠營這招未免弊病太多,想靠矇混欺騙過關已是不可能的了。
澳門《新華澳報》19日指出,捐屋對蘇嘉全來説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但拖到18日才決定捐出,已難以發揮解困止損作用。民進黨對此事件的處理欠佳,除了暴露出蔡英文的政治經驗稚嫩,及蘇嘉全的政治道德人格瑕疵之外,也暴露了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
臺灣《中華日報》19日直言,蘇嘉全陷入“豪華農舍”泥潭,關鍵是他錯估民眾的認知。靠“拗”起家的政治人物,想以此一招半式走江湖,被淘汰的命運就在眼前。
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澤軍刊載專論指出,“豪華農舍”曝光後,當事人蘇嘉全硬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護短,島內民眾痛罵嘲諷,“農舍風波”戳穿了民進黨長期以來編造的他們代表臺灣農民利益的謊言。人們看到的是,他們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假冒農民;還在於它再一次無情打破了民進黨精心編制的“清廉、愛鄉土”的招牌,綠營集體焦慮。
理性看待兩岸商簽和平協議
馬英九日前在記者會上,提出在未來十年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指出,馬英九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將讓兩岸雙方以務實態度,共同營造足夠的時間,讓兩岸雙方彼此激勵,相互提升,促使臺海地區從衝突熱點變成和平大道,共同創造兩岸人民的幸福。
美國《世界日報》19日表示,對海內外華人來講,馬英九的“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帶來巨大的正面效應。
臺灣《中國時報》19指出,一個穩定的和平環境,將有助於兩岸持續的蓬勃交流。和平互利,放下政治對立,回歸人民利益,以兩岸的智慧與勇氣,共同創造和平繁榮的未來,是兩岸都需要開始積極思考的課題。(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