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院長助理李翌鵬今日在華廣網刊文分析目前大陸居民赴臺遊的利弊及形勢,李翌鵬指出,臺灣當局已經取消了一些繁複的手續,海旅會和臺旅會的後續協商也在進行,這些都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漸入佳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個人遊漸入佳境定會指日可待。
全文內容如下:
10月12日,在國務院臺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問題之一。發言人楊毅在回答記者的談話中,至少透露出四個方面的訊息:第一,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發展平穩,國慶期間赴臺旅遊人數高於去年同期水準,後續人數還會有比較大的增長。;第二,海旅會、臺旅會即將就擴大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相關事宜進行磋商;第三,大陸對擴大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持積極態度。第四,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熱度似乎有所降溫,赴臺個人遊開放以後,效果也似乎不如預期的火爆,不少旅遊業者開始有所憂慮,擔心大陸居民赴臺遊是否會一蹶不振、個人遊的需求是否言過其實。實際上,對於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在開放之初遇冷,要進行冷靜地分析和理性地看待。任何新鮮事物都會有一個磨合期和適應期,赴臺個人遊也還只是處於三個城市開放的試點階段,不如預期火爆並不意外,這恰恰為我們思考和檢討個人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根據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10月8日公佈的“京滬廈三地居民赴臺個人遊意願調查分析報告”,只要兩岸能夠想辦法克服制約個人遊發展的不利環節,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是前景可期的。根據這份報告顯示,京滬廈三地有94%的居民沒有去過臺灣,其中多數居民有意願到臺灣,其中有46%願意選擇個人遊的方式去臺灣。這説明,個人遊的市場非常廣闊,以京滬廈三地戶籍人口約三千萬來算,即使打幾個對折,也有數百萬人主觀上有意願以個人遊的方式到臺灣旅遊。況且現在兩岸即將協商開放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城市,由此可見,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潛在市場巨大,客源不成問題。
從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公佈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制約當前個人遊發展的因素,值得兩岸當局和業者重視。首先,大陸居民對赴臺個人遊了解不足。多數民眾只是從新聞媒體上了解到已經開放個人遊,但對如何辦理相關手續,如何安排行程,基本上並不清楚。很多人認為赴臺個人遊與港澳自由行一樣,只需要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和簽注就可以,因此才會出現拿著《通行證》就直接買機票到機場要去臺灣的“烏龍事件”,他們不知道還要透過旅行社辦理“入臺證”。同時,赴臺個人遊的手續繁複、提供文件眾多、所需時間較長,都會影響部分民眾赴臺個人遊的意願和心情。
其次,大陸居民對赴臺個人遊的環境不熟悉。赴臺個人遊與赴港澳自由行在旅遊形式上並不相同。港澳遊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遊,旅遊安排相對比較簡單,基本上通過旅行社或旅遊網站訂好房間、買張“八達通”基本就能搞定。但臺灣的城市眾多,旅遊景點比較分散,交通、食宿安排遠比臺灣遊複雜。加上個人遊剛剛開放,臺灣業界對如何服務好個人遊的大陸游客缺乏經驗,業者和遊客直接的直接溝通管道尚未建立。因此,對於那些沒有去過臺灣的人來説,有時候會有無所適從之感,讓他們望而卻步。
第三,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市場地位不明確。任何旅遊形式都有自身的市場定位,赴臺個人遊要想火爆,在推介時就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針對特定的目標群進行宣傳。但目前個人遊和團隊遊到底區別在哪,很多人並不清楚,只是隱約感覺到,團隊遊比較受約束,個人遊自由度比較高,團隊遊比較方便,個人遊則要操很多心。筆者認為,個人遊更多地應該針對中青年群體、針對“回頭客”,重點推介“特色旅遊”和“深度旅遊”。只有中青年群體,才有體力和冒險精神;只有“回頭客”,才知道如何進行個人遊,才勇於、敢於帶著親戚朋友自由地暢遊臺灣。
對於這些問題,兩岸當局和業者都已經注意到,並已經開始著手解決。臺灣當局已經取消了一些繁複的手續,海旅會和臺旅會的後續協商也在進行,這些都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漸入佳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發言人楊毅在12日的發佈會上明確表態,“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的好事,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採取措施,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這無疑給兩岸的業者和臺灣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有了這顆“定心丸”,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漸入佳境定會指日可待。(作者“李翌鵬”係“李鵬”的筆名,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院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