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將正式啟動。臺灣《中華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開放赴臺遊乃至個人遊,確然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個人遊的啟動,標志兩岸交流邁入新紀元。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啟動在即,兩岸航班同時由每周370班增為558班。個人遊的啟動,標志兩岸交流邁入新紀元。
兩岸居民交流重要事紀有三,即:1987年11月2日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實質上等于開放赴大陸旅遊;2008年5月3日全面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惟需團進團出;2011年6月28日開放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個人遊正式啟動,意味臺灣開放大陸遊客赴臺遊相關辦法已經到位,兩岸居民相互交流就此全面解禁。
臺灣與大陸只有一彎淺淺的海峽之隔,卻曾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明朝中葉實施海禁,“片帆寸板不許下海”,清初又實施遷海令,“濱海數千里,無復人煙”,1949年至1987年,則“鎖海”。凡此阻絕兩岸人民來往的“非常時代、非常措施”俱往矣,即使海峽波濤洶涌仍阻斷不了兩岸居民流動。
兩岸居民往來是不可逆的形勢,臺灣經濟發展更因此注入活水。2010年7月起,大陸各省市全面開放居民赴臺旅遊,赴臺大陸遊客人數不斷增加,今年1月起,每日人次上限乃由3000人調整為4000人。根據統計,去年大陸遊客赴臺人數達163萬人次,促使島內生產毛額增長650億元(新臺幣,下同),臺灣經濟成長率向上推升了0.28%。
大陸因應居民赴臺個人遊,國旅局、公安部、國臺辦修訂《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期間不得從事或參與涉及賭博、色情、毒品等內容及有損兩岸關係的活動;在臺灣非法滯留情節嚴重者,自被遣回大陸之日起6個月到3年內不準再次出境。凡此相關規定,顯然兩岸雙方充分溝通並取得同一步調。
值得強調的是,兩岸配合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之需,每周航班增為558班的同時,大陸增加鹽城、蘭州、溫州、黃山等4個航點,臺灣則增加臺南一個航點。臺南市長賴清德念茲在茲的要求將臺南機場納入兩岸直航點,就此實現。非僅如此,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商機無限,民進黨籍都會市長如賴清德、陳菊也都想方設法地搶食這塊大餅。
個人遊大陸首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及廈門,在臺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5天。至于每天入境人次則由臺灣市場供需調整,這項彈性做法將可放大臺灣所能獲得的商機,估計一年可為島內GDP貢獻200億元。民進黨深知開放赴臺遊乃至個人遊,確然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因此反對聲浪或是批評馬當局的力度已逐漸微弱。
大陸居民可揪團或個別赴臺旅遊,在經濟方面臺灣受益良多,更是人文與人倫關懷的體現,過去“憑君傳語報平安”的無奈悲情已煙消雲散。但有親綠電子媒體逆勢而為,猶以“兩岸直航、陸客赴臺、木馬屠城、親中賣臺”批判馬當局,毋寧自欺欺人,實在反智之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