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絕非冷血 外媒有失公允

時間:2009-08-19 09:59   來源:台灣網

  這一段時間以來,馬英九的內外公信力確實産生相當大的危機,倘若不加以適時處理,未來絕對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小則失去政權,大則讓臺灣民眾對其失去信心,在人心徨徨不安下各種問題都會不斷浮現;至於對外關係來説,國外政府對於馬英九的反應,也可作為外事政策的參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馬英九日後更必須要強化溝通,否則最後定將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另外,許多名嘴提出十分寶貴且具建設性的意見,但也不乏全盤否定言論出現,滿口罵聲的名嘴,在批評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考量,當人民對當局完全失去公信力時,這種龐大社會成本的付出,最後又該如何來善後?是換個領導人那麼簡單?還是點名幾位官員下臺負責那樣簡單?官員真的下了臺,問題就解決了嗎?我們需要媒體及名嘴的強力監督,但也必須以事實為基礎,絕不能過份的渲染與誇大,更需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具建設性的建議。

  或許“八八水災”已經無形中改變了臺灣的藍綠政治版圖,這種改變是好是壞仍待觀察,但倘若自此之後,民進黨就撿到便宜攻無不勝戰無不克,或許臺灣許多既有已經推動的政策又會回到原點,自此之後臺灣就陷入“一遇到災害臺當局就下臺”的悲劇迴圈中。

  總之,馬英九到目前的表現仍是有待加強,值得檢討的地方甚多,例如為何會後知後覺?為何會如此被動等待地方告知災情?為何救災的速度讓災民無法滿意?為何民眾始終無法了解災害的實際情況與當局處理的進度,致使結果造成不同媒體各自表述的情況?為何無法使災區民眾感受到馬英九的誠意與決心?儘管存在這麼多的問題,也飽受相當大的批評,但筆者還是期待臺灣民眾能夠給馬英九一個表現的機會,一些充裕的時間來善後,請臺灣民眾及全世界人民拭目以待。臺灣災民往後安置、災區重建之漫長道路,馬英九自然不能逃避責任,但各界的評價也應該給馬英九一些公道,倘若到最後還是無法滿足多數災民的期待,那麼馬英九或許就要有最壞打算的準備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