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中旅推出赴臺遊旅行團後,反響十分熱烈。
6月21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佈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相關的具體辦法,《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這標誌著大陸方面已經完成赴臺旅遊的法律配套工作,從7月起,大陸居民可以方便地經申請而赴臺旅遊了。
全文如下:
理解目前臺海人民交流現狀的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自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來大陸探親旅遊以來,臺灣人早已可以方便地在大陸旅遊、學習、居住和工作。和20世紀80年代兩岸剛交流的時候不同,那時大陸居民對臺灣同胞新鮮而驚奇,不是捧為上賓,就是嚴陣以待;但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我們已經逐漸適應把身邊的臺灣人當成和上海人、廣州人一樣的同胞了。
相反的是,雖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難上加難,甚至比去以入境控制最為嚴格著稱的美國還要難上許多。追究政治原因,自然是民進黨當局意識形態作祟,認為大陸人個個都是善於統戰的洪水猛獸,因此讓兩岸人民交流限于單行線,只允許臺灣人自由進大陸,卻限制大陸人進臺灣。不但如此,也限制大陸新聞媒體駐臺報道。
但頗為諷刺的是,多年來臺灣人自由進出大陸的經驗,培養了數百萬計的同情大陸的臺商、臺生和臺灣記者,而20年對大陸人入臺的限制,卻讓大陸民眾無法充分了解臺灣,縱使臺灣社會有極其優秀的一面,但大陸的許多憤怒青年因為不了解所以只能記得住其中個別極端的“臺獨”勢力。
其實,去過臺灣的大陸人,都會喜歡上這個寶島。因為那些天天在新聞頭條的政治紛爭其實只是臺灣社會的一小部分,真實的臺灣,有濃厚的文化、溫和的人民、禮貌的風氣、成熟的社會;其繁體字環境更讓人有種濃濃的鄉愁。如果臺灣能自信地把這一面展現給每年前來的數百萬大陸同胞,就會收穫更多的理解與好感。因為對這些大陸人來説,臺灣今後不再是一個簡單化的政治符號,而是如同桂林、蘇州、大連這樣的具體圖景和人生體驗。
當然,不可避免地,進一步交往的一些具體情況,也許會為“臺獨”政客提供某些政治操作的藉口,這是我們在推進並維護赴臺旅遊事態中需要予以特別注意的方面。希望兩岸旅遊業者和賓主雙方,能小心呵護這個來之不易的進程,以誠相待,謹慎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要讓可能的負面事件成為兩岸交流的阻力。
當然,目前赴臺旅遊還不是自由行,需要專門的線路、專門的陪同。我們希望,隨著兩岸交流的進一步深化,臺灣社會有更大的自信接受大陸同胞自由走在臺北和高雄的大街上,如同在香港在澳門,在那個時候,無論是大陸同胞對臺灣的理解,還是臺灣同胞對大陸人的感知,都會真切而豐富得多,那個時候,兩岸社會內部關於各項的辯論,也許會産生更加寬容的共識。
香港問題的解決是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談判的結果,普通民眾並沒有參與。但臺海問題,這些年很大程度上有民間的自覺與力量,很多政治談判也是以民間談判為前導。有了這樣的經驗,我們相信,隨著雙向自由行的實現,兩岸人民會自主參與到臺海和解共生、趨向統一的進程中去。在如今這個“人民最大”的民意時代,兩岸人民的自由交往,會激發出雙方社會相互的最大善意,那樣,臺海的永世和平會成為堅不可摧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