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許下新年願望,期盼民進黨“不當為反對而反對的刺猬,要成為堅定、靈敏、有力量、有方向感的老鷹”。臺灣《聯合報》今天的聯合筆記文章指出,民進黨希望從“刺猬”變“老鷹”,就是換了位子也要換腦子,否則只是一隻假裝老鷹的刺猬。
文章説,1993年新加坡辜汪會,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跨海抗議;去、前年兩度兩會領導人會談,蔡英文皆領軍遊行嗆聲。蔡英文希望民進黨“不為反對而反對”,但從“辜汪會”到“陳江會”,民進黨“一路走來,始終反對”。兩岸關係從開火變開放,兩會會談從第三地到臺灣,不變的是民進黨的反對角色。
17年光景,臺灣歷經3位領導人、二度政黨輪替,民進黨仍堅持“不換腦袋”。兩岸對弈的賽局時空更疊、戰略不同,兩岸都已經“大三通”,民進黨豈能停留在“兩國論”或“四不一沒有”的時光?
文章説,嗆兩會領導人會談,阿輝和阿扁當局的兩位“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和蔡英文都走上街頭。各界質疑的是:綠營要全盤否定兩會會談簽署的12項協議嗎?李扁時期是否從未想和對岸簽署相關協議?民進黨若再執政,是否拒絕承認兩會會談協議效力?
民進黨説不反對兩岸交流,但蔡英文矢口不見陳雲林,前提是除非大陸先承認“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創黨大佬許榮淑、范振宗參加國共論壇,則遭黨紀開鍘。這種態度反映出民進黨的真實面貌:一遇到大陸,民進黨就變成刺猬。
民進黨中央總部在臺北市“北平東路”,連蔡英文也無法回避,每天必須到“北平”上班。若無法拋棄成見,地球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民進黨到大陸的距離。
刺猬只能在地上爬行,遇到敵人只能縮成一團,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唯有敞開胸懷、正視挑戰,民進黨才能蛻變成老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