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青:ECFA簽訂使兩岸關係進入新局

時間:2010-07-06 09:28   來源:台灣網

  6月29日,由海協、海基兩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及“智慧産權保護協議”,使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首先,ECFA簽訂表明兩岸的經貿合作關係從此正式進入了正常化、機制化與制度化的軌道。這是兩岸經貿關係自1990年以來不斷發展,特別是2008年5月以來,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的結果,也使得兩岸的産業界,兩岸的民眾都得到了實利。ECFA是一種互利雙贏的協議,在有公權力約束的情況下,既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又能推動兩岸經濟長期穩定地發展,是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其次,ECFA簽訂有明顯的兩岸特色。它是在兩岸平等協商,互利雙贏下,彼此照顧的結果。具體來説就是考慮到臺灣經濟規模小,市場容納量不大,農、漁等弱勢産業,及服務業、勞務輸入等方面,給予臺灣方面的善意釋放。既考慮到兩岸經貿合作關係,又根據實際情況對臺灣方面作出了諸多善意的安排,其兩岸特色充分體現了“兩岸一家,大陸方面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中華民族興盛所帶來的實利,共同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

  第三,ECFA簽署標誌著兩岸經貿關係從此進入了“後ECFA時代”。這有幾個層次,一是雙方可以優勢互補,聯手到國際市場上競爭,為兩岸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成就。二是憑藉ECFA這個平臺,進行新的兩岸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上調整,對産業的分佈、産業鏈的連接作出新的考慮。三是從1990年起兩岸經貿關係的許多“單向性”,包括人員、投資、技術合作,也包括金融領域的合作等,都將朝“雙向性”發展,臺灣方面需做好相關的因應。

  第四、為臺灣方面爭取持久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契機,。兩岸簽署ECFA可以大大降低臺灣産品出口大陸時的關稅,從而有利於臺灣增加出口,促進投資,增加就業,刺激消費。臺灣有個“十年黃金增長時期”,臺灣社會需好好珍惜,凝聚共識,一心一意拼經濟,使臺灣重新恢復“四小龍”的領先者地位。“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歷史、現實都給予了臺灣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

  第五、ECFA的簽署夯實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這點從6月3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表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美國國務院樂意看到兩岸的和平對話”。美國智庫認為臺灣的GDP可以因此增長4.5%。隨著ECFA的經濟效應逐步呈現,及農、漁産品大量出口到大陸,不但臺灣的中上層工商界、知識分子了解其重要性、必要性,臺灣中南部的農、漁業,中下層的漁農民等也將隨著自身的受益而逐步化解對ECFA的疑意。兩岸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密切,對臺灣內部經濟、社會、政治的影響將越來越好。在“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的順序下,兩岸下一步改善政治關係也將提上議事日程。和平發展的內容不僅是經濟,但經濟是一個重要的基石,在堅實了這塊基石後,兩岸和平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都會進一步拓展。

  第六、民進黨應當正視現實,以臺灣人民的福祉為重。在ECFA簽署的前三天,民進黨發動了“反ECFA”的大遊行,這完全是從意識形態出發的政治操作。從民進黨一些縣市長拒絕參加就可以看出,民進黨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況且民進黨有個致命傷,即從蔡英文與馬英九就ECFA辯論起,民進黨始終不能公開聲稱ECFA簽署的不必要性,不能公開否認ECFA簽署對臺灣經濟的促進和正面作用。既然如此,一黨私利豈能放在2300萬台灣人民整體利益之上?所以,民進黨應放棄政治操作,正視現實,共同利用ECFA搞好臺灣經濟。(郭建青,福建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華廣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