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每一個為國捐軀的先烈都會被敬仰

2016年09月30日 13:35:18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今天是第三個烈士紀念日。

  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一組組浮雕鐫刻著人民英雄的豐功偉績,記錄著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的“長征”;

  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往西6公里,“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正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火熱進行,展廳中的烈士姓名墻前,人們紛紛駐足低徊,有人鞠躬,有人默哀,有人看著看著就流下熱淚;

  從北京再往西南1000余公里,貴州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人潮涌動,前不久,這裡剛被批准為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青杠坡戰鬥中犧牲的3000余名紅軍戰士,將為越來越多的人們銘記拜謁。而在漫漫長征路上,這樣的犧牲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抬頭仰望,那條神秘而壯麗的星河,在天空中閃耀了無數世紀;我們回頭凝望,那條由無數英靈鋪就的長征路,就像一條神奇而壯美的星河,照亮了中國人民光明正義的前進之路,也照耀著人民軍隊強軍興軍的光榮夢想。

  仰望“滿天星”,漫漫征途挺起精神脊梁

  9月1日,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當天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講述的就是長征精神。

  9月25日上午,聽説父親所在部隊要去參觀展覽,火箭軍某部幹事王安民的女兒王若珘纏著父親帶她一塊去。“風更狂了,雪更大了。白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篇課文,王若珘幾乎可以背下來,讓她始終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軍需處長會沒有棉衣穿,最後凍死在路邊?長征這麼艱苦,為什麼紅軍能堅持走下去……

  展覽中,王若珘沒能找到那名軍需處長,卻看到了令她更加震撼的場景:在復原的過雪山場景中,雪地中一隻胳膊向上舉著,手裏緊握著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1933年入黨”。“這是烈士在請路過的戰友,為他交最後一次黨費,紅軍戰士至死也不忘對黨的忠誠。”聽著解説員的講解,王若珘不禁潸然淚下。

  “紅軍將士寧願戰死也不願掉隊,受盡磨難也不改初衷”“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父親的戰友們討論著,王若珘抬頭看了一眼這個展區的名字:“革命理想高於天”。或許她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但她深深懂得,紅軍走過的這條路,如登天一般艱難,又如“天路”一般高遠。

  據權威統計,僅雅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紅一、四方面軍就有近萬名戰士倒下,烈士們的墳塋很快就被雪掩埋。而在過草地時,紅軍更是經常整建制消失在茫茫“死水”中。

  一位已經犧牲的戰士,赤身裸體倒在草地上,身邊卻整齊疊放著他脫下的衣服,泥地上歪歪扭扭地寫著一行字:送給缺衣的戰友。在松潘大草地,糧斷了,水沒了,野菜挖光了,皮帶吃盡了,但是炊事班的9名戰士,卻將糧食全部送到團隊,顆粒未留。夜深人靜,寒風刺骨,9名炊事員圍靠在熄滅的篝火前,肩並著肩,手拉著手,化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索爾茲伯裏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説道,“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紅軍烈士用生命立起的一座座英雄雕像,是後來者永遠瞻仰懷念的不朽豐碑;他們用信念鑄就的一座座精神高地,是激勵後來者在新的長征路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責任編輯:王怡然]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