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5年1月2日發表的文章,2015年制約著太平洋地區安全問題的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關於中國針對南海的戰略轉變,二是眾多國家海面下力量的穩定發展。
很明顯,2014年前8個月,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較為自信和果斷。但是在9月份之後,中國的行動似乎開始發生轉向,逐步遠離了其嚴厲的策略。報道稱,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中國將參加2015年在菲律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因為中國曾于2014年舉辦這一峰會,所以中國希望以積極姿態促使2015年峰會的順利召開,所以希望通過將南海爭端最小化來促進會議的順利進行。為了使中國南海地區的形勢的不穩定性減弱,中國在南海各國之間以談判為主,平息部分國家對中國的批評。報道稱,儘管中國的真正目的尚不清楚,但其新做法令南海地區情況變得複雜。針對中國的行動,各方反應不同。但有一些跡象表明,由於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新做法,南海周邊國家在談判準則上的分歧開始逐步縮小。文章稱,2015年成為判斷中國在其南海的戰略目標的關鍵的一年,它將對該地區的國家産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報道指出,除了中國對南海周邊國家政策的改變外,改變太平洋地區安全問題的戰略驅動因素則是周邊地區國家對中國海軍造船計劃的反應。不少國家正雄心勃勃進行其潛艇項目。據悉,馬來西亞海軍起用了兩艘法國和西班牙 研發的“天蝎號”潛艇,而新加坡裝備有6艘瑞典潛艇,這些潛艇服役年齡大約為20至40年,但已被徹底翻新。此外,新加坡可能會引進一種新型的潛艇作為替代。越南 則是訂購6艘“基洛”級潛艇,而且其中三艘已經到貨。周邊國家的海軍的潛艇艦隊將可能給中國軍隊帶來震懾,尤其是中國未來在中國南海部署航空母艦戰鬥群的計劃。
文章稱,隨著地區海軍的潛艇的增長,兩個重要問題必須解決。其一是水域管理,這對保證潛艇在中國南海安全航行至關重要。不幸地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為航行安全達成行之有效的統一框架。其二,隨著潛艇數量的增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增大。擁有潛艇的國家有責任提高其救護能力。建立覆蓋地區所有潛艇擁有國的多邊救援體系也同樣重要。這種在水域管理和潛艇救援協議方面的合作無疑將會成為多國海軍合作的粘合劑。(實習編譯:孫潔瓊馬茹 審稿:范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