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
近日,據印度海軍設計局高層消息人士稱,由於經費和資源短缺,于2013年8月下水的印度首艘國産航母“維克蘭特”號,目前其建造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據悉,該航母船體的建造工作已經完成了75%,經費問題影響到包括船體模組建造,雷達、感測器以及武器系統的安裝等。印海軍正在向新上臺的印度人民黨政府申請1600億盧比(約合26.6億美元)預算,以便繼續推進首艘國産航母的建造。作為代表印度最高榮譽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于2008年開始在科欽造船廠開工建造,最初計劃2014年完工,後來歷經波折多次延期,此次停工,使得2017~2018年交付又成為泡影。
讓印度洋“姓印”的實際舉措
“印度的安危繫於印度洋,未來的偉大也繫於印度洋。”印度外交元老潘尼迎的這句名言一直影響著海軍裝備的發展。讓印度洋真正地“姓印”是印度海軍一直以來的夢想,這自然離不開發展航母。這也是幾十年來印度矢志不渝地發展航母的重要原因。
印度海軍認為,要“主導”印度洋,就必須擁有2艘航母,以控制印度東部的孟加拉灣和西部的阿拉伯海。同時還要有第3艘航母作為機動力量,以便快速支援或前往其他“利益攸關”海域。
2000年10月,經過多次請求,印海軍終於從俄羅斯進口了“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並將該艦命名為“維克拉馬蒂亞”號,這艘航母曾經讓印度舉國歡慶,歷經磨難的重重改裝過程也讓印度人吃盡了苦頭。據悉,除了經過幾次包括燃氣動力系統的爆炸事故之外,費用也飆升到原價8倍。以至於最後印度想要得到這艘航母,必須得支付總價高達29億美元的費用,儼然成了一個“吸金黑洞”。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被“套牢”的感受只能由印度自己體會,這也促進印度不斷痛下決心推進國産航母。
2013年8月13日,印度首艘國産航母在南部城市科欽下水,也被命名為“維克蘭特”號,梵文意為“勇敢”“勝利”。印度官方高調宣佈本國已經邁入世界航母建造國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後第4個有能力自建航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