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互聯時代,移動存儲設備必不可少,其中,隨身碟以其體積小、容量大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近年來因資訊泄密引爆的各類“門”事件讓人目不暇接,而隨身碟更成為目標鎖定的重點,人們的資訊安全受到了嚴峻挑戰。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好隨身碟“門”,守護好資訊安全呢?
隨身碟之“門”不可“夜不閉戶”
造成隨身碟泄密的原因,除被盜、丟失外,利用“擺渡”木馬病毒和數據恢復技術等隱蔽手段竊密更加可怕,讓用戶防不勝防,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
據悉,國際上有一種帶“擺渡”功能的木馬病毒已肆虐網路多時,該木馬病毒主要攻擊在網際網路電腦和涉密電腦間交叉使用的隨身碟,暗中將涉密資訊“擺渡”到網際網路中,竊密者即可遠端獲取涉密資訊。同時,該木馬病毒還具有自動複製傳播功能,可通過網路肆意傳染網內所有涉密電腦,危害巨大。
據有關資訊安全專家介紹,對隨身碟涉密文件進行常規刪除處理,很難做到徹底脫密,此舉僅僅是刪除涉密文件的數據標記,並沒有真正將其徹底擦除或覆蓋,竊密者完全可以通過數據恢復技術來恢複數據達到竊密目的。而且,即使採用格式化、文件粉碎或覆蓋等方法,也同樣無法將隨身碟內涉密資訊徹底刪除。據稱,即便是將隨身碟進行多次覆蓋,使用高靈敏度設備也仍有可能恢復第一次寫入的資訊。
隨身碟似寶需防“路不拾遺”
據外媒報道,2010年底,由於當時還沒有一種真正可靠的防泄密技術,美空軍高層乾脆發佈了“網路控制令”,嚴禁使用隨身碟等移動存儲介質,違者將受到嚴懲。然而對廣大用戶來説,為了嚴防隨身碟“門”泄密事件發生,實行“一禁了之”又是根本不切實際的。
專家認為,隨身碟資訊安全之所以隱患重重,主要原因是用戶安全管理認知不到位、保密技術手段缺失等。而採取針對性措施則可大大降低隨身碟泄密風險:保管好隨身碟,防止被盜、丟失造成泄密;防止隨身碟在維修、外借時被人竊密;杜絕隨身碟在保密電腦和網際網路電腦之間交叉互用;採用正規的殺毒軟體經常對隨身碟病毒或木馬程式進行查殺;對廢棄不用的隨身碟,哪怕已經損壞,也必須進行徹底的物理銷毀。
當然,和隨身碟同樣面臨泄密危險的,還有移動硬碟、MP3、手機、SD卡、記憶棒等各種常用移動存儲設備。所以,必須要強化資訊安全保密意識,切實採取隨身碟等移動存儲設備的嚴格保密措施,把各項安全防範工作做到位,絕對不能抱有任何僥倖心理,才能看好隨身碟“門”,讓隨身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