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16日發表《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首次披露陸軍所有18個集團軍的番號以及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和海、空軍的現有兵力。
今年白皮書大幅新增了關於海洋問題的內容,稱“中國是陸海兼備的大國,海洋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和資源保障”。白皮書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明確指出“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包括“海外能源資源、海上戰略通道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問題”。
這是中國邁向軍事透明的最新一步。然而《環球時報》採訪的軍事分析人士都表示,他們不指望西方會對此感到滿意。他們認為西方對中國的要求永無止境,如會進一步要求中國公佈武器裝備的細節等。而軍事透明從來就是相對的,沒有任何國家有絕對的軍事透明。
白皮書點名指出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製造事端”,並批評“有的國家”在深化亞太軍事同盟,擴大軍事存在。這種對國家安全挑戰的直率表述值得鼓勵。中國過去往往在意外界的反應,照顧一些國家的情緒,但反而被誤讀成我們“隱藏意圖”,“別有用心”。
中國公開談論海洋同“只做不説”一樣,都會招來一些國家和力量的非議。但公開談論更契合中國國內的新輿論現實,它實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自然結果,並非與國外壓力的專項互動。
白皮書這次公開宣示了中國的海外利益,這種談論的合法性就是它們的真實存在。它表現的不是中國的擴張野心,而是實事求是的戰略梳理。既然中國海外利益的存在外界早已適應,那麼中國説出來,外界更不至於大驚小怪。
其實海外輿論從來就不該是中國做事的主要考慮因素,而且這些年我們經歷了它們的反覆糾纏,已經了解了它們力量的局限。中國可以怎麼做怎麼想就怎麼説,這樣輕鬆簡單。中國也可以説一部分留一部分,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安全。我們可以再率性一些,我們遠沒有用盡世界為一個大國預留的權利空間。
中國有必要多培養外界對中國的適應,至少是中國與外界的相互適應。這應逐漸成為外界同中國打交道的習慣。中國這麼大,改變具體政策常常意味著巨大的牽動。外界適應中國的意願會自然增長,我們需要做的是理順這個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軍力仍是這個大國的相對短板。與中國國家安全的潛在挑戰相比,中國的軍事能力仍顯得跼踀,威懾力不足。中國的一些戰略決心還常常需要勇氣的支撐,實力支撐不夠牢靠。中國的發展仍任重道遠。
這是中國第8個國防白皮書,白皮書的內容和它透出的精神都在變化。這種變化方向所基於的事實非常強大,也很自然,但駕馭這種變化又蠻麻煩而陌生。但我們不得不説,中國終究是個挺順利的崛起大國,這源於我們自己的努力和謹慎,但很可能也有我們稱為“天時地利”的時代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