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用南海問題牽制和消耗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擊美國插手南海問題的表態中,質問美國“為什麼在地區有關國家加強對話溝通、努力化解矛盾、平息事態之際突兀發聲,撥弄是非?”美國為什麼現在要扔掉中立的面具,突然公開指責中國呢?
金一南認為:實際上美國這樣做不是第一天了,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中國周邊走了一圈,所有的話裏面都針對著中國,到處挑撥離間,實際上已經完全違背了一個外交人員、一個美國外交的負責人應有的風度和政治家的政治言論的準則,對中國構成嚴重的挑釁。美國國務院這一次的聲明只不過是希拉裏所有言論的一種自然延伸。
從美國的所作所行來看,美國一方面説返回亞太是為了亞太的安全,返回亞太絕對不是為了遏制中國。其實我們可以從反面去理解美國的話。自從美國提出返回亞太之後,亞太地區就開始風高浪急。不管是東海的中日釣魚島問題,還有南海問題,都呈現出升溫的態勢。美國的返回給亞太帶來的是和平嗎?
另外,美國一方面説返回亞太絕對不是針對中國,一方面用大量的言論和行動正在構建一種“準冷戰形態”,構建對中國的圍堵態勢。在這種情況下,當南海要降溫的時候,不大符合美國的利益。南海必須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溫度,給中國造成更大的牽制,給中國造成更大的消耗,這個可能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對華圍堵是其長期戰略安排
有分析認為,美國現在一方面在南海問題上公開指責中國,另一方面明確表示釣魚島問題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這些舉動表現了美國的一種戰略焦慮心態。
對於“戰略焦慮”一説,金一南並不認同。他説,正如我們不同意説日本對釣魚島的侵吞,僅僅是日本政治家為了選票向右翼靠攏,這些話把對方無形中美化了。日本侵吞釣魚島、菲律賓在黃岩島動作,是它們國內政治的一種體現,更是其國家利益非要強佔的一種表現。
這樣看來,你能説美國是戰略焦慮嗎?實際上他是一種他是深謀遠慮。如果僅僅把它看作是戰略焦慮,是一種眼前的反應的話,我覺得你低看了美國人。
雖然美國聲稱不是圍堵中國,雖然它説返回亞太是為了亞太地區的和平,實際上美國圍堵中國的態勢非常強。美國圍堵中國基本上就是美國的一種戰略態勢,它要完成這種戰略態勢的布勢。
當然在這個完成的過程中是不是過於著急了,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可能有焦慮的因素,但是如果認為美國這種行為僅僅是體現一種戰略焦慮就錯了,它實際上是美國經過長期考慮的、冷靜的、有條不紊的布勢,要對中國造成消耗,對中國造成圍堵,限制中國的發展,阻止中國的崛起,這還不能説是美國的戰略焦慮,而應該屬於美國的戰略安排。而且不是眼前的安排,是中長期的安排。不僅奧巴馬總統,奧巴馬總統以後的美國總統也會採取這樣的行為。對於這一點,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