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是新近出現的醫學名詞,指創口微小的手術,其優點是切口小、創傷輕、恢復快、痛苦少。這恰如其分地形容出特種作戰的新特點、新規律、新方向。“微創”和“特戰”一樣,都是高科技開創的新天地。
1980年4月25日,伊朗的子夜,停泊在伊朗附近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上的8架RH-53直升飛機轉動旋翼,一架接著一架斜刺著升入夜空。此時,從埃及起飛的6架C—130飛機也取道沙烏地阿拉伯飛向伊朗境內的會合地點“沙漠1號”。在頭一年的11月4日,美國與多年交好的伊朗反目成仇,伊朗示威者扣押了美國使館的66人。在政治與外交的“放人”努力失敗之後,卡特總統決定“搶人”了。
美軍的計劃是直升機與運輸機在“沙漠1號”會合,然後“藍光”特戰隊員們乘直升機前往德黑蘭郊區的“沙漠2號”,從那裏奔襲使館等地,救出人質。然而,不期而遇的沙塵暴成了美軍的第一批敵人,在到達“沙漠1號”後,只剩下6架直升飛機了,這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最低數量。簡易機場上一片忙碌,士兵們把裝備物資從運輸機搬上直升機。正在此時,3號直升機液壓系統失靈,這意味著該機成了一堆廢鐵。這些士兵擅長的是打近戰、搶人質,卻修不了飛機。卡特總統接到報告後,只得取消行動。
本來故事到這裡還可以挽回體面,沒想到更大的“烏龍”接踵而至:第一架C—130在即將升空的一瞬間,同一架直升機相撞,兩機當即起火爆炸,機上有8人死亡,4人受傷。
天已放亮,沒時間了,美軍丟下8具屍體、兩架飛機的殘骸和5架直升飛機,也把這次行動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通信呼號和頻率表都遺留在了現場。他們永遠無法到達區區290公里之外的“沙漠2號”了。自然,美軍成為全世界的笑柄,而伊朗也隨即把人質分散到全國各地,營救的希望徹底破滅。“搶人”變成了“丟人”,這一對戰美國兵的勝利直到今天仍鼓舞著伊朗人。
31年後的又一個中東午夜,2011年5月1日,華盛頓的中午1時22分,巴拉克 奧巴馬授權了突襲本 拉登的命令。他甚至自信地邀請許多重要官員到白宮戰情室,看球賽般地一起觀看襲擊實況。2架MH-60黑鷹直升機載著“海豹”特種兵出發了。直升機是不為人知的“匿蹤”款,噪聲更低,也更難以被雷達偵測。
這個“黎明突襲”行動的預案是:第一架直升機飛抵庭院,士兵自一樓開始攻擊;第二架直升機于屋頂上方盤旋,士兵垂降屋頂。整個行動呈現一種“鉗形”態勢。不幸的是,現實與那一次伊朗之行頗為相似,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在下降的氣流擾動下尾翼撞在圍墻上。指揮員不得不讓第二架直升機改降院外,與原先墜落于庭院的士兵會合之後——好在事故沒有造成陣亡——像抄家一樣破門而入。
本 拉登雖然邪惡,卻沒有特種兵那麼快的反應,士兵在二樓往三樓樓梯處看見了他,他當時“穿著一種在當地稱之為‘庫爾塔’的寬大睡衣袍”,他的妻子一邊掩護他一邊以阿拉伯語大喊她願意代替拉登死去。那名士兵向女子腿部開了一槍,而第2名士兵則用HK416突擊步槍準確射中了拉登的胸口以及頭部。“GERONIMO(傑若尼摩)!”他們通過無線電報告説,那是擊斃拉登的約定暗語。
這次襲擊花費了38分鐘。汲取上次伊朗失敗的教訓,他們銷毀了機密設備並引爆了故障直升機。隨著拉登的遺體從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葬入北阿拉伯海,自“911”後的反恐戰爭可以算作取得了標誌性的勝利。在地球的另一邊,奧巴馬難掩興奮地嚷道:“我們幹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