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戰,怎麼戰?

時間:2011-06-03 13: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和很多先進技術一樣,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它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陸軍實驗室,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網路發源地的美國,正在成為網路捆綁的對象,飽受每天來自世界各地駭客網路攻擊的困擾。

    今年5月17日,美國公佈了《網路空間國際戰略報告》,首次清晰制定了美國針對網路空間的全盤國際政策,將網路安全提升到與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並揚言不惜用武力護網,非同尋常地表達了美國對網路空間鬥爭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網路空間博弈的“龍捲風”席捲全球,“舒特”攻擊、“震網”病毒、“維基揭秘”、“中東北非事件”接踵而來,給世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這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面對還僅僅處於熱身狀態的網路戰,各國政府和軍隊無不擔心陷入被動,正緊鑼密鼓地加快網路戰的備戰步伐。

    與以往炮火紛飛的傳統作戰方式不同,網路戰是一種隱蔽無聲的全新作戰方式,它不僅活躍在戰爭和各類衝突中,而且閃爍于平時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活動中。然而,網路戰作為一種極具威懾力和破壞力的軍事手段,卻一直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揭開網路戰神秘的面紗,我們看到,其大致可歸結為網路情報、網路阻癱、網路防禦、網路心理、網電一體等五種作戰樣式。

    網路情報作戰——“網路戰士”使用病毒、木馬、駭客軟體等,足不出戶即可獵取極有價值的各類情報  

    一説到情報戰,人們就會聯想到“潛伏”、“深入虎穴”、“邦德007”等字眼。網路情報作戰似乎沒有這麼“驚心動魄”,它較量于無聲無形, “網路戰士”使用病毒、木馬、駭客軟體等手段,足不出戶就能獲取極為有價值的各類情報,這是隱藏在電腦螢幕後邊的戰鬥,也是和平時期網路戰的重要內容。

    由於網際網路上獲取軍事情報資訊量大、機密等級高、時效性快、成本低等原因,依託網際網路開展的情報偵察活動已經無孔不入,而且防不勝防。當你瀏覽網頁或與朋友網上聊天時,可能不知不覺就被“對方”牢牢“鎖定”,成了“網諜”的獵取目標。

    今年5月,世界頭號軍火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他數家美國軍工企業遭駭客襲擊,而這些企業均採取了先進的資訊安全防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遭到不明身份人員通過複製內部使用認證令牌,侵入其網路,該公司網路記憶體儲有大量涉及未來武器研發的敏感資訊,以及美國如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使用的軍事技術資訊等秘密情報。

    又據報道,2010年,超過10萬名美國海軍官兵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與機組人員的社會保險號碼以及個人資訊在網際網路上遭到洩露,數月內被瀏覽和下載上萬次,這引起部隊極大恐慌,直到同年6月底才被美海軍部門發現並制止。

    據美國情報機構統計,在其獲得的情報中,有80%左右來源於公開資訊,而其中又有近一半來自網際網路。在美國的示範下,世界各國情報機構紛紛採取多種網際網路技術,對目標對象的網站進行破譯和攻擊等,以獲取重要情報資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