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立委”的強烈要求之下,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終于對高中語文課綱的“文白比例”之爭做出了“翻案下修”的決定。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大學心理係教授黃光國的評論文章指出,乍看之下,這好像是文、白兩派的折衷妥協,其實確是執政黨以“政治淩駕專業”,推動“文化臺獨”的一大勝利。日前“課審大會”要落實執政黨的政治使命時,有支持“白話文派”的幾位群眾在場外舉牌要求“清除黨派遺毒”。文言文跟“黨派遺毒”有什麼關係?一個很單純的學術和文化問題,竟然被政治化到這種程度,這個牌子恐怕是對于支持文言文者的最大侮辱吧?
評論摘編如下:
在民進黨“立委”的強烈要求之下,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終于對高中語文課綱的“文白比例”之爭做出了“翻案下修”的決定。乍看之下,這好像是文、白兩派的折衷妥協,其實確是執政黨以“政治淩駕專業”,推動“文化臺獨”的一大勝利。
臺灣“教育研究院”原先聘請語文老師組成的“研修小組”,經過3年的研究,並以全臺高中語文科教師作為對象,做了一項調查,得到有效問卷483份,幾乎佔全臺高中教師人數的十分之一。最後綜合大家的意見,擬定文言文佔45%到55%的比率。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個十分“專業”的理性決定。
民進黨上臺之後,為了落實蔡英文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反課綱微調”的政見,立刻由臺灣“立法院”各黨派依政黨比例推薦遴選委員會,選出“課綱審議委員會”。由于民進黨在臺灣“立法院”佔絕大多數席位,“課審會”也變成反映執政黨“黨意”的組織。為了表示“民主”,他們也由各分組委員提供名單做了一項調查,其對象涵蓋高中老師、大學和高中學生、高中小學生的家長和社會人士,其中高中語文教師只佔全體投票者的五分之一。執政黨的這種搞法,很明顯的是要以政治力動員群眾,來“鬥倒”專業,他們要求將“文言文降低為30%”。
如此明顯的政治操作,引發了學術界的普遍不滿。臺灣“教育研究院”6位院士發起支持原草案的聯署,短短數日之內,便有數萬人參加。“白話文派”不甘示弱,也發動一百余名學者、作家,要求刪文言文,增白話文。
9月10日課審大會表決時,刪減文言文比例的4個提案票數皆未過半,臺當局“教育部”只好決議“維持原課綱草案”。這本來是個合情合理的決定,消息傳出之後,立刻引起許多“黨性堅強”之“綠委”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揚言要求臺當局“教育部”翻案。執政黨掌控的“課審大會”終于不負所望,勉強達成了使命。
日前“課審大會”要落實執政黨的政治使命時,有支持“白話文派”的幾位群眾在場外舉牌要求“清除黨派遺毒”。文言文跟“黨派遺毒”有什麼關係?一個很單純的學術和文化問題,竟然被政治化到這種程度,這個牌子恐怕是對于支持文言文者的最大侮辱吧?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