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快一週年了,她的桌上仍然擺著一份“未完成的答卷”。由於這份未完成的答卷造成兩岸的急速降溫,包括旅遊以及經貿往來,當然也造成臺灣經濟成長上的壓力。臺灣《旺報》12日發表評論説,兩岸間這份未完成的答卷,蔡英文恐怕不能繼續逃避了。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蔡英文不是不知道問題,她希望藉由各項改革推動、政績的改善和與美日建立良好新關係,以爭取民意的支援。然而蔡當局推動的一連串的改革政策,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司法改革”、新南向政策等,卻沒有獲得民眾的支援,反而是施政的民意滿意度逐步下滑。經濟狀況雖然因為國際經濟的穩定以及電子産品需求的提升,而有所改善,但是“一例一休”與環保的問題,以及特朗普上臺後要求投資美國,使得不少大企業出走,加上內需不振,觀光業又因兩岸關係低迷而衰退,已然成為蔡英文當局一大隱憂。
蔡當局寄望于對美日關係的改善,這在特朗普上臺前接一通蔡英文的電話,燃起了蔡當局的一些期望,但是中美兩大強權必須走向合作一途,臺灣無從見縫插針。
習特會美國與日本對臺灣的施壓,必將更明顯,如含瘦肉精美國豬肉與核食進口臺灣的問題,壓力也勢必越來越大,從近日“衛福部長”陳時中的談話顯見蔡英文當局對美豬和核食已經有退讓的準備。而要降低島內民眾的壓力反彈,改善兩岸關係有可能成為紓解部分壓力的出口。
為此,兩岸間這份未完成的答卷,蔡英文恐怕不能繼續逃避了。日前審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關係的本質再度引發爭議,臺當局“外交部長”李大維會表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陸委會主委張小月隨後受訪也呼應“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公開呼籲蔡英文當局應在適當時機,釋放與中國大陸和解的訊息,不要僅僅是喊話,而要展開一種可進行、可鋪陳的對話。這中間讓人感受到蔡英文有可能已經開始著手回答這份未完成的答卷了。但是如何回答,這是蔡英文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這是蔡英文當局面對的困境,無論是“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恐怕都難讓綠營支援者接受,蔡英文怎麼婉轉答出具有“一中”內涵的答案,讓對岸能夠接受,綠營內部也不會炸了鍋,的確需要高度智慧。在蔡英文的第二個520演説中,這份未完成的答卷,應該是補作答繳交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