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上任第二天到臺北忠烈祠向孫中山及忠烈殉職人員致祭,但與過去馬英九上任時相比,儀式卻相當簡單,沒有上香、沒有發表祭文,甚至取消了“遙祭中山陵”的儀式,整個致祭過程僅6、7分鐘。
香港大公網5月30日發表臺灣問題專家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説,遙祭南京中山陵是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後的例行儀式,蔡英文打破慣例的行徑引起島內輿論高度關注。這不禁讓人想起民進黨當年執政時大搞“去中國化”運動,如今重奪執政權遂故伎重演,借“去孫化”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企圖割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結和民族情感。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希望推動中華民族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外國列強侵略。在他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對於孫中山這樣一位為中國民主作出傑出貢獻的革命先驅和民族英雄,常把“民主”挂在嘴邊的民主進步黨政府説取消遙祭中山陵是“為了去封建化”,豈不讓人笑話?民進黨刻意淡化對孫中山的紀念,意欲廢除懸挂孫中山遺像,但另一邊廂卻在“立法院”提案為“臺獨”分子鄭南榕訂立紀念日,其“去中國化”的目的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孫中山在島內是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在政府機關、學校以及各種重要場合都懸挂其遺像。但民進黨卻視孫中山為眼中釘、肉中刺,除了因為孫中山是兩岸重要的歷史聯結和精神紐帶,更因為孫中山關於建立統一中國的主張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南轅北轍。孫中山從推動革命開始,就展現了從日本手中收復臺灣的決心和意志。因此,民進黨和“獨派”一直試圖抹去孫中山在臺灣民眾中的記憶。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在新改版的各面值的台幣圖案中,除了面值100元的紙幣外,其他面額的台幣都取消了原來的孫中山肖像,取而代之的是紅葉、花鳥案。當時民進黨政府的教育部長還聲稱,孫中山在中國創建“中華民國”時,臺灣還被日本佔據,所以那段歷史自然與臺灣無關。
然而,歷史不容抹殺,事實不容更改。島內與論對民進黨的“去孫化”、“去中國化”的行徑予以了嚴厲的批評和譴責。有媒體指出,島內從大學到中學都有以中山命名,各地都有中山路、中山堂,讀過《孫文學説》的人也不少,要去孫化?“去中國化”?民進黨勢必難以如願。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