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時論點評分析近日公諸於眾的島內選舉三黨副手人選。時論表示,三黨的副手人選社會形象都堪稱良好,但接地氣均不足。不過,依過去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經驗法則看,選民的投票意向很少因副手人選亮眼而改變支援對象的,因此,選民的重點還是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而非副手人選。
評論摘編如下:
繼民進黨宣佈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後,國民黨也在昨天宣佈由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為副手,而親民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則出人意表的由“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擔綱。
平心而論,三個黨的副手人選,都有一個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共同特質,社會形象都堪稱良好。其中,非民進黨籍的陳建仁,是陳水扁當政時期學官兩棲的典型,但他接替涂醒哲出任“衛生署長”在抗SARS時的指揮若定、沉穩應對,使臺灣度過SARS危機,並讓世衛專家對臺灣抗煞的能力刮目相看,也奠定了他在扁執政團隊的地位。
其後出任“國科會”主委,雖發生挂名論文批註不清,被質疑有抄襲之嫌的事件,但並無損他的形象。而他的專業學養與為人謙和,在“立法院”面對質詢時,也都能不慍不火,即連藍營也對他少有微詞,此次獲蔡英文青睞,可説其來有自。何況,其父系國民黨高雄白派大佬陳新安,對同樣出身高雄的王金平有地緣及派系、票源的牽製作用。
三副手 接地氣均不足
不可否認,蔡英文提名非民進黨籍且矢言“愛與和平”,具生技、醫療環衛專長的陳建仁確有“白色力量”的策略考慮,算是不扣分且能互補的高招。而朱立倫提名王如玄,同樣有性別互補的考慮,王如玄出身法界及勞工運動,其對人權的關注與投入,是三位副手之最,她不媚俗、不民粹,甚至勇於抗拒民粹的風骨,是政務官中少見的非典人物。但也正因如此,勞工團體對她頗有微詞,又因勇於替黃世銘辯護,引發仁智互見的批評,不過,這也凸顯了王如玄勇於擔當的人格特質。未來,朱立倫如何應用王如玄的優點,降低她在“勞委會”主委任職所引發的22K及勞團的負面批判,恐須有一套因應的論述,才不致被扣分。
比起陳建仁和王如玄,另一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徐欣瑩,是交通大學博士,學歷亮眼且出身藍營政治世家,其從政並非偶然。由新竹縣議員到競選新竹縣長未果,以至第8屆立委囊括17萬多的高票,其特質是年輕、爆發力十足,再加上“妙天宗教”力量的加持,也令人不可小覷。而幾已被邊緣化的宋楚瑜,是否可借此“讓”而拉抬親民黨和民國黨連成一體的氣勢,尚未可知。但其整合小黨企圖突破藍綠重圍的用心良苦,也值得肯定。
不過,形勢比人強,“立委”選舉畢竟和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同,依過去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經驗法則看,選民的投票意向很少因副手人選亮眼而改變支援對象的,因此,選民的重點還是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而非副手人選。何況,三位副手的共同缺點都在於接地氣不足。
陳建仁雖出身高雄,其父亦為派系大佬,但他求學為官,與在地明顯脫節;王如玄亦然,求學任職多在都會,少鄉土小區經驗;宋楚瑜副手提名以新竹為大本營的徐欣瑩,要突破藍綠在地方的重圍,並不容易。(蘇進強,作者係臺灣原鄉文化暨小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