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不引“活水”蔡英文恐令臺灣陷入均窮

2015年04月23日 08:4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民進黨通過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上宣讀了幕僚擬就的“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的參選聲明。臺灣《旺報》22日刊載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文章分析蔡英文的致辭內容指出,臺薪資水平已退回15年前,此時要追求的當然是再繁榮起來,然後再行分配,這才能達到“均富”的目標。而讓臺灣再繁榮起來的活水又在哪里呢,當然是高度發展的大陸,若不把活水引進臺灣,而只重分配,其結果最後難道不會變成“均窮”的社會嗎?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獲該黨提名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她的致詞可以分做變與不變兩種作法來看待,只是這兩種作法應該是互為一體的,若硬是要把它們分開來處理,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是一事無成。

  先分配還是先繁榮

  在變的方面,首先是討論臺灣內部應該追求公平正義的大變革,蔡英文說:“我們要用所有的力量來改變臺灣”。至于為何要“改變臺灣”,她說主要是這個臺灣的領導,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問題,許多影響人民生活的重大政策,當局把人民擋在門外,自己關起門來做決策,造成臺灣勞工的薪資水平退回到15年前的水平。

  所以,要追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就需有一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這個新模式應該是以“創新、就業、分配” 為核心概念,也就是蔡英文所指的一個“以人民為本”的經濟願景。

  “以人民為本”說來輕巧,做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以陳水扁當局執政的後期為例,當時陳水扁在乎的就是“正名”、“制憲”,以及最後提出的“入聯公投”,這些政策是否有“以人民為本”不知道,但卻攪得美國都要跳出來“修理阿扁”。

  而當時的一批政務官,現在又聚集在蔡英文的麾下,他們沒有解釋當時他們提出的“正名”、“制憲”與“入聯公投”政策,是否也是從“以人民為本”作為執政的出發點。

  蔡英文把追求公平正義放在她未來執政的第一順位,這就面臨了要先分配,還是先繁榮的問題。如果臺灣經濟不能再繁榮起來,蔡英文就要進行分配的動作,到最後可能讓臺灣人民陷入“均窮”的窘境。

  要變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根基和底子作支撐,現在臺灣的薪資水平已經退回到15年前,所以此時要追求的當然是再繁榮起來,然後再行分配,這才能達到“均富”的目標。

  而讓臺灣再繁榮起來的活水又在哪里呢,當然是高度發展的大陸,若不把活水引進臺灣,而只重分配,其結果最後難道不會變成“均窮”的社會嗎?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