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新媒體是政府天敵 缺乏新聞倫理

2015年03月03日 09: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015年3月2日發表徐宗懋的專欄評論説,“九合一”大選後,新媒體成了社會寵兒,臺當局“行政院長”毛治國邀請網路高手演講,希望也能爭取網軍對臺當局政策認同,強化宣傳力道。然而,不幸的是,目前全世界政府對新媒體均扮演管控角色,原因是網軍實際上是“叛軍”。

  要了解這項事實,首先必須洞悉新媒體的特性。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新聞發佈者與新聞消費者屬於兩個不同的群體,新聞發佈需要經過層層的新聞倫理審查,發佈者也要處理工作機制中的人際關係。舉個例説,一名電視記者如果要報導一則獨家故事,需要先跟採訪主任報告,如果內容敏感,也可能需要提呈採訪會議,再由新聞部經理拍板。如果更敏感的話,恐怕還要再提報總經理。

  傳統媒體 層層把關

  即使如此,故事做完了,還得由上面層層觀看確認,才能播放。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新聞錯誤或者傷害無辜,新聞倫理課程其實就在學習這個程式。最後,若有不當,NCC也會提出糾正。如果有人主動提供新聞給傳統媒體,同樣也要經過層層關卡,才能夠散佈給大眾。

  這正是傳統媒體的角色,是社會體系的一環,運作的道德原點是提供正確負責的消息,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但另外一方面,傳統媒體龐大的機制和人事會逐漸官僚化,體態笨重、行動遲緩,經常扼殺一些有創意的報導,或者因為媒體經營者的私心,顯得偏頗和誤導。

  新媒體正是對社會體系的反叛,新媒體始於新的傳播科技,透過臉書或微信,得以高倍率的傳輸,沒有任何檢查機制,不需支付傳輸的成本,也無需人際關係,只要新聞性強、夠聳動,瞬間可以傳遍全世界。個人不僅是新聞的受眾,也是新聞的發佈者。新媒體可以讓個人發揮最大的表達自由,只要提供的訊息具有高度價值,甚至可以帶領傳統媒體的走向,許多傳統媒體都在Youtube上找現成的材料。在這個意義上,新媒體正是扮演造反者的角色。

  然而,所有事情都具有雙重性,新媒體亦然!由於不受新聞倫理的管制,新媒體也成了散佈謠言和仇恨言論之地,NCC所有條例在這裡完全不管用,不少謾罵、侮辱、揭人隱私的圖文快速傳播,著作權彷彿也不存在,大量影視、歌曲、文學作品線上上四處被複製,無法無天。一旦爆發重大社會事件,引發民怨,新媒體立刻成了火上加油工具,網軍可以快速動員,形成龐大的群眾聚集,讓情緒High到最高點。

  新媒體是政府天敵

  在洪仲丘事件和太陽花學運中,新媒體就起了如此作用。甚至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年輕一代利用新媒體串連,成了柯文哲當選的利器。在此,網軍就是“叛軍”,代表對現有權力秩序的不滿。因此,網軍可以是所有政府體系的天敵,政府不可能去運用新媒體,只可能去掌控新媒體,以維護政府所提供的秩序和安全。

  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例,2008年競選時,奧巴馬得力於新媒體力量的發揮,年輕一代悉數倒向他。不過等到他擔任總統後,情況就倒過來了,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要運用新媒體公佈美國政府的機密檔案,揭露美國政府的種種醜行,立刻成為美國政府捉拿的要犯。至於ISIS利用新媒體散佈恐怖訊息,弄得人心惶惶,美國政府更想盡辦法阻絕,但一時卻沒辦法。

  奧巴馬總統之前刻意接受線上名人的專訪,但閱讀率很低,因為新媒體的價值正在於提供傳統媒體不具備的東西,總統的專訪屬於體制的事物,在新媒體中根本沒有看頭。這裡又反映了政府無法運用新媒體的基本事實,因為就權力體系來講,傳播管道非常多,只要有傳播的價值,並不需要新媒體。

  因此,“行政院”要研究的不是如何運用新媒體吸引年輕人,而是學習掌握新媒體被濫用。至於受益於新媒體上臺的政治人物,也沒什麼好學習的,因為他們代表了新的權力秩序,很快的也會成為網路叛軍攻擊的對象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