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一場場跳不出“臺獨”漩渦的口水戰

2013年08月02日 10: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華山會議”已經舉辦兩場,被外界稱作“華山論劍”的本系列會議將總共舉辦9場。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從目前已進行的兩場辯論情況來看,只求辯論形式,而無辯論結果,更難達成某種共識。民進黨的“華山論劍”歪曲了其本意,變成了切頭切尾、毫無意義的糾纏,是一場場跳不出“臺獨”漩渦的口水戰。 

  社評摘編如下:

  目前,民進黨“華山論劍”已舉辦了兩場。第一場以“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為主題展開討論,由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持,各方觀點相互碰撞,展現分為兩大派別。一派是“原則派”,就是堅持“臺獨”立場不改變;一派是“權宜派”,就是為了選舉先預以謝長廷的“憲法各表”為兩岸政策表述,等重新執政臺灣再説。本次辯論並未形成共識,草草收場。  

  第二場以“如何處理九二共識”為主題,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蘇起作引言人,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及蔡英文、謝長廷皆未到場。辯論中,蘇起指出,“九二共識”是政治問題,不是學術或科學問題,辯論這個共識是否存在,內容為何,有無文件證明等,意義其實不大,只能強化既有立場,無法觸及問題核心。 

  “關鍵在於互信而非名詞。”蘇起説,國共能有互信是因為經過政黨輪替後的大量接觸交流及深入了解,“九二共識”因為合乎各方面的要求而被選為表達互信的用詞。他建議,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 

  而民進黨人士對蘇起也是抓住機會發動猛烈地反駁,説什麼“九二共識”是蘇起創造的,兩岸之間的所有談判文本裏都沒有“九二共識”這一詞。歸結為一點,就是民進黨沒有必要去承認或接受“九二共識”。蘇起回應説,“九二共識”這個詞的確是他提出來的,它是一個名詞或符號,民進黨不必去糾結它是否應該叫“九二共識”,而應該看到並重視這個名詞符號下所代表的兩岸共識,這種共識是兩岸互信的基礎。沒有互信,兩岸怎麼交往?民進黨想跟大陸交往也不可能。再説了,今天你要來討論如何面對“九二共識”,本身不就説明你已經意識到,要面對兩岸關係,要與大陸交往,要對民眾有個交代,“九二共識”根本繞不過去。 

  第二場辯論,民進黨至今還停留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否存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上,爭辯了半天,會議最後並未接納“九二共識”,反而對“九二共識”加以抹黑、歪曲,全然一幅“逢中必反”的架勢。 

  據悉,“華山論劍”將舉辦9場。從目前已進行的兩場辯論情況來看,只求辯論形式,而無辯論結果,更難達成某種共識。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公開表態,稱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蘇貞昌的這種論調無疑是進一步明確了民進黨的“臺獨”核心價值。有了蘇貞昌這一論調做基礎,民進黨所謂的“華山論劍”,只不過幾場表演的噱頭罷了。無論是民進黨內的“原則派”,還是“權宜派”,他們最根本的“臺獨”之根未有丟,其所有的辯論只能是進一步凝聚“臺獨”共識的輿論氛圍。為了2016年選舉,用權宜之計看似在變,與大陸“週旋”,以此來迷惑選民,贏得選票。 

  “華山論劍”本是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説《射雕英雄傳》。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為各方高手公開比試或學術爭鳴。但民進黨的“華山論劍”卻歪曲了其本意,變成了切頭切尾、毫無意義的糾纏,是一場場跳不出“臺獨”漩渦的口水戰。 

  從“華山論劍”無任何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民進黨在對待大陸政策上的糾結和困窘。其既想改善與大陸的關係,贏得選民的支援,而又不願意放棄打“臺獨”牌。這種矛盾的存在,也註定了“華山論劍”的結果,就是民進黨打出的用來掩人耳目的幌子,這個幌子早就被蘇貞昌給其做了定性,也就註定這一“論劍”形式,只能是為“論劍而論劍”,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或定論。從第二場“論劍”,蘇、蔡、謝均未參加,便可知其端倪所在。 

  民進黨舉辦的“華山論劍”,説白了就是在造聲勢,製造民進黨仿佛在調整兩岸政策的輿論磁場,為其下一步的選舉服務。可見,民進黨的“華山論劍”很可能是無果而終。不信,可拭目以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