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案”動向及其對臺灣政局影響值得關注
李登輝畢竟曾經是臺灣的領導人,在位長達12年之久。退休後李登輝不甘寂寞,依然一直在“指點江山”,是少有的“退而不休”的政治人物。儘管李登輝的“綠營教主”地位已被陳水扁所替代,但其依然是動向觀瞻的人士。李登輝因貪腐被起訴,其對臺灣政局與社會的影響應該不小。
一是“李案”的走向。按照臺灣媒體的報道,目前檢察官對李登輝的起訴只是由“鞏案”經費流向引發的部分,尚有陳水扁所指控的“海外洗錢”等案子。檢察官下一步的偵查結果及法官對目前李登輝被起訴的審理等,都將是臺灣社會與媒體所關注的熱點,也將對臺灣政局造成衝擊。
二是綠營利用李登輝被起訴攻擊藍營特別是馬英九。綠營運用“李案”為炮彈對馬英九進行攻擊應是其慣用手法。
三是國民黨的反應。在“李案”發生後,國民黨的許多民意代表都感到震驚,不僅擔心該案會使政局動蕩,而且也擔憂該案被民進黨操弄。國民黨人士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畢竟李登輝是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涉及司法問題,是否能夠完全被人們理解與定位為司法問題,不無疑問。
三、“李案”影響選票會有幾多?
目前就論斷李登輝被起訴案對6個月後的選票一定産生或者一定不産生影響,還難。不過,有幾點可以確定:
一是“李案”對藍綠陣營的基本盤影響不大。二是“李案”的影響端賴受審法官進行審理的進度及李登輝的配合度如何。也許這半年中審理不了幾次,媒體也因太關注選舉而使“李案”的被關注度下降,也是可能。
三是中間選民逐漸理性看待各種問題。“李案”對選舉的真正影響可能在中間選民包括“首投族”對此問題的態度,而包括“首投族”在內的中間選民對政治的逐漸冷漠,恐怕是民進黨想利用李登輝被起訴來操弄選舉所失望的。畢竟,如果貪腐事證確屬,難道不應該被起訴?難道可歸類于“政治問題”而能免於被“罰”?臺灣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中間選民的理性,應不是民進黨想操弄就可以去愚弄的!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