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政治的原地踏步現象值得深思

2010年06月08日 08:01: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8日發表社論認為,臺灣政治上最近出現的論述輪回與退化現象,值得深思與警惕。先是民進黨推出了五都選戰人選,喊出“第二次鄉村包圍城市”的口號;接著,蔡英文在演講時,提出“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的說法,引發強烈爭議。

  社論指出,“鄉村包圍城市”和“流亡政府”都是充滿挑戰意味的口號,可能勾起一些人重燃戰火的激情,也可能引發另一些人憂心動蕩的焦慮。值得注意的其實不是口號本身的挑釁意味,而是其內容的陳腐與褊狹。臺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政黨卻還在引用陳年老調來訴求選民,而且居然能迸出火花,臺灣的民主豈不是在向後倒退?
 
  民進黨最早喊出“地方包圍中央”,是21年前的事,並在十多年前實現“藍天變綠地”,更在十年前完成“中央”的政黨輪替。如今蔡英文高唱“包圍”戰歌,倣佛跳過陳水扁當局貪腐無能的8年不提,民進黨即可卷土重來再造顛峰。問題是,臺灣20年來政治起伏,從當年整個社會對民主改革充滿渴望,到如今族群撕裂、政經顛躓,不僅面目全非,氛圍也大不相同。現在綠營重拾舊口號,除了勾起人們對民主磨難的嘆惋,能帶來對臺灣前景的鼓舞嗎?

  更令人吃驚的,是蔡英文的“流亡政府”說,比起李登輝1994年的“外來政權”說還要更倒退千里,也不經意地反射出她心底的基本思維。作為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被認為理性清新,這是可喜的現象;但從她偶或流露的詭譎多變或刻意隱匿的一面,卻讓人對她的底蘊充滿疑慮。

  社論指出,所謂“外來政權”或“流亡政府”,其危險不僅是在刻意制造對立而已,更嚴重的,是從政治道德面根本背棄了自身應負的責任。蔡英文其實是從“戒急用忍”到“鎖臺”政策的主要操刀手,對于她在“流亡政府”中的角色,難道毫無應負的責任嗎?其實,臺灣的論述退化,並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這樣的現象已經存在多年,只是一直被喧囂不寧的政治動員及華而不實的表層論述所掩蓋。甚至可以說,論述退化其實正是臺灣政治思維退化及實踐無能的共同結晶。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