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懸殊票數領先競爭者尤清,順利連任民進黨主席,並隨即宣布投入新北市選戰。美國《世界日報》24日發表社論表示,就臺灣政黨政治的進程而言,蔡英文的高票當選很有現實意義:一是民進黨的世代交替因黨員選擇了蔡英文得以再次確認;一是民進黨黨員一面倒的寧舍爭議人物而選一個更具理性的領導人。這就很值得為民進黨慶幸。
社論分析,如果蔡英文願意放大格局,也願自許是民主政黨的領導人,那麼該當如何面對兩岸新局兼為臺灣未來設想、如何通過民進黨的體制改革推出下屆“大選”的戰略部署,件件都是不可回避的課題。關鍵就在民進黨能否卸下意識形態的負擔,進而大幅調整過往敵視對岸的兩岸政策,則可進一步為臺灣慶幸。
然而,年底五都選戰就在眼前,蔡英文又宣布投入新北市選戰,能否一兼二顧是個挑戰。固然黨主席的勝選效應有利于蔡英文放心大膽地參選新北市,但這種效應僅能及于黨內,如何爭取中間選民才是大風險和大考驗。
蔡英文應該很清楚,勝選是政治現實,也非如此不能維係個人在黨內的領導威望。但為了勝選,能否堅持打一個有格調的選戰就是考驗;再者,年底選情轉趨激烈會否出現新一波的民粹運動,蔡英文能否守得住個人相對理性的風格,讓臺灣不致因選舉而加深內部的撕裂。
身為黨主席的蔡英文應該觀察到各派係間的策略和運作。民進黨中央對五都選舉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南部兩都通吃,北中三都至少應拿下一席。若論各別利害就各有不同參選考量,以蘇貞昌為例,所以搶先競選臺北市,似在意在臺北營造2012年“大選”的制高點。
社論指出,在蘇貞昌的盤算里,如果能邀蔡英文參選新北市,就可以通過新潮流的派係運作,唱一出“雙城奇謀”,黨內資源也會源源而來。這種合作形態當然還要能延續到2012年。日前綠營涌現一批呼吁蔡英文參選的勸進團,當然有人在背後運作,李遠哲為此還親自打電話給蔡英文表示關切,隨即見諸媒體。
對此,蔡英文既受用,也有所了然,所以未見蔡英文立即接招,勝選後卻立即宣布參選,就是運用黨主席的勝選效應。這一招立即就在黨內把蘇貞昌的氣勢給比了下去,是以不論新北市的勝敗,蔡英文可以很篤定2012年“大選”提名已不可能還有誰更具優勢,蔡英文的算計顯然還在蘇貞昌之上。
從蔡英文的黨主席勝選,其實還可以看到陳水扁在黨內的影響進一步式微。稍早可以看到高雄市和臺南市提名,由陳水扁具名背書的全都落選即可見一斑。此番臺北市黨部主委選舉,由陳水扁支持的另一名健將落馬,又是一例。尤清落選則可進一步宣告美麗島和律師世代已成歷史。唯世代交替意味著新的價值觀和歷史記憶都要改寫。準此,蔡英文作為新世代的政黨領導人,而且隱然要爭取“大選”提名,當然也應重新審視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是否還合乎時宜。
蔡英文既主張要和大陸打交道,不反對兩岸經貿,但又放不下“臺獨”黨綱,這就是給自己出難題,也注定不可能吸引中間選民。當年陳水扁為求勝選,不惜以“公投”自我制約無法自行宣布“臺獨”。蔡英文和民進黨若想要在“大選”中再次勝出,“臺獨”神主牌即有必要先行處理,也必須先處理“臺獨”神主牌才可能提出兩岸交往正常化的大陸政策。
民進黨何去何從,面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民進黨豈能無視現實故步自封。蔡英文正在廣泛徵求未來十年政綱,不論這是不是為蔡英文個人參與下屆“大選”的前置作業,但無論如何都得和馬英九描繪的黃金十年有一較量。這種較量不在異同,或單純地反對兩岸ECFA,而在如何爭取最大多數的選民。對此,蔡英文應該很清楚,連任、參選之後的第三步就在如何明快地解除“臺獨”神主牌的死結,也非如此才可能有活路可走,才可能爭取中間選民。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