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冷眼集今天發表文章説,民進黨的人事仙女棒,昨天把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臺灣公股銀行的董事長全面調換,這項令人眼花撩亂的人事案,明顯的是政治挂帥、專業退位。但剛好相反的是,金融機構最不需要政治黑手,凡事唯問專業,才能保住金融競爭力。
文章説,陳水扁主導的“二次金融改革”,不但沒提高臺灣的銀行業競爭力,反而一手改出了金控合併的諸多弊端。前陣子世界經濟論壇公佈,今年臺灣各銀行的健全度評比已掉到全世界第一百名。競爭力評比大幅下滑的結果令人觸目驚心,但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似乎仍沒有獲得任何教訓。
“行政院”趁合作金庫銀行今天股東會要改選董監事的時機,換下了被視為“不夠綠”的董事長陳衝。“財政部”官員解釋,陳衝在推動合作金庫銀行民營化和推動與臺灣農民銀行合併做得不錯,但他已經當了兩年多董事長,任期已到、才會換人。問題是,如果做得好、夠專業,當局為何不讓他續任?
文章分析説,回想今年六月兆豐金控董監事改選時,“行政院”為了幫兆豐金控董事長鄭深池能順利續任民股董事長,不惜動用大批資源和人力,差別待遇之大,真不知道官員嘴巴説的專業考量在哪。
再如,即將出任土地銀行董事長的吳繁治,今年四月才當上合作金庫銀行的總經理,位子都還沒坐熱,就馬上到土地銀行當董事長;許德南今年一共換了三家金融機構擔任董事長;原臺灣銀行副總經理羅澤成去年十二月才到臺灣企銀當總經理,又回鍋臺灣銀行當總經理。這樣的人事更疊幾乎毫無邏輯可言。
文章指出,“行政院”口口聲聲表示要提升公股銀行競爭力,一下子説要推動合併,一下子又要引進島外專業人士加強公司治理,實際做法卻是動不動就換董事長、總經理,不但經驗無法傳承、治理更無法延續。
民進黨執政六年,總共換了六位“行政院長”、六位“財政部長”、五位“經濟部長”。結果是,讓臺灣的經濟競爭力節節下降。
現在公股金融機構人事更換速度更快,而且出線的原因不是看經營成績單,而是政治正確。很多人不禁捏把冷汗,臺灣金融業的春天在那裏?
(編輯 驛雨冰)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