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生報》今日針對島內毒品氾濫問題發表社論。社論指出,毒品均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吸食者開始痛快,隨後痛苦,一生悲哀,上癮的人,愈陷愈深,終至無法自拔,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臺灣新當局一上路就下令掃毒總動員,吸毒及販毒均需重罰,沒有討價還價餘地,更重要的,掃蕩毒品要持之有恒,貫徹到底,不能説得漂亮,做得很薄弱。
社論摘編如下:
島內毒品氾濫成災,吸毒年齡層逐次下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署”公佈,2014年臺灣地區12至64歲民眾非法藥物盛行率約為1.29%,推估約為23萬人曾經使用毒品。其嚴重性不僅是危害腦部健康,而且影響一生幸福。
毒品可概分為三類,一級毒品海洛因,二級毒品安非他命,三、四級毒品K他命,係混合新興毒品。以上三類毒品均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吸食者開始痛快,隨後痛苦,一生悲哀,上癮的人,愈陷愈深,終至無法自拔,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日前有位被判無期徒刑的林姓毒販,被判刑後卻四處逃亡而遭通緝,遇警盤查,怕老死獄中,要求警察開槍打死他,在他預留的遺書中寫下他淪為毒販過程,道盡了“吸食毒品者,再看不到黎明的曙光”。毒販初始多為吸毒者,為了回頭尋找毒品,乾脆自己下海販賣毒品,使問題日益複雜化。
“一日吸毒,終生吸毒”,一旦沾毒,9成以上的人都戒不掉。不久前,一位單親媽媽寫信給臺北市長柯文哲求救,描述她原本乖巧女兒因打工染上吸毒惡習,精神狀況很差,經常昏倒在半路上,質疑警方為何抓不到藥頭?案經市刑大緝毒專責大隊查辦,終於破獲綽號“江哥”的毒販集團,可見不是找不到毒販,只因警方不想輕舉妄動,打草驚蛇罷了。
從前述這則案例,可以理解吸毒年齡層下降的可怕,年輕人特別喜歡新鮮和刺激,新興毒品快速竄起,包括奶茶包、咖啡包、果凍等,型態千變萬化,圖案五花八門,既美觀新穎,又賞心悅目,年輕人趨之若鶩,愛不釋手,以為自己是最時尚的時代尖端人,殊不知卻一步一步跨進墮落的陷阱。
消滅毒災,要嚴防黑白兩道聯手犯案,這種情況,舉世皆然,蓋因販毒一本萬利,一夜暴富,誘惑力太大。像上述單親媽媽一封信就找到藥頭,反過來説,如果不是這封感人的信,大概“江哥”至今還逍遙法外?我們不敢説其中一定有弊端,至少會錯過破案時間。現在科技精進,網路發達,網路已成了販毒保護網,抓毒確是高難度挑戰,通保又限縮“司法”人員許可權,毒販交易越趨隱密,辦案人員綁手綁腳,怎能不大嘆“徒勞無功”,應該如何設法補救,“立委”諸公宜重新考量。
消滅毒品,打擊毒梟,掃蕩毒犯,全民有一致心願與共識,但對於刑罰輕重卻有不同見解,有人主張傚法荷蘭,推行毒品除罪化,使染毒犯罪人數自動減少。有人期期以為不可,認為臺灣貿然實施會更危險,吸毒者下場多是偷竊、搶劫、殺人,重覆吸毒到死亡。
臺灣新當局一上路就下令掃毒總動員,吸毒及販毒均需重罰,沒有討價還價餘地,更重要的,掃蕩毒品要持之有恒,貫徹到底,不能説得漂亮,做得很薄弱。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