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助補貼健保體系
是看看陸生繳納的保費多少錢,減去陸生實際的醫療支出費用,到底臺灣是賺是虧就一目了然。如果陸生比照外籍生的資費標準,每月需繳納保費749元(新台幣,下同),全年共8988元,而在支出方面,根據臺灣大學大陸同學會去年做過的調查,全年醫療支出低於7000元的比例高達93%。
而健保局所公佈的外籍生、僑生健保支出數字也可以提供佐證,數據顯示外籍生平均每人每年花費健保為6166元,而平均年齡更低的僑生平均每年每人則只有4015元,陸生群體大部分是大學部,也有相當數量的碩士生,年齡較大的博士生數量極少,就算陸生納入健保,其健保支出應該會介乎外籍生和僑生之間,平均大概5000元左右。
也就是説,陸生每年要向健保系統貢獻近4000元的保費盈餘,全員合計高達1400萬台幣。
反對者還會舉出另外一個荒謬的反駁論據,那就是當局會為陸生所加入的第六類健保人群提供500元的補貼,因為當時按照投保榮民的標準應該總價為1249元,這樣一算的話,陸生還是侵佔了臺灣的資源。其荒謬之處就在於他們忘了,單純從陸生自己繳納的部分就已經超出了支出,那麼所謂當局的補貼,根本就不會進入陸生的口袋,而只不過是從財政部門的口袋進入了健保局的口袋。
當然,先預設立場再來爭論問題,上述數據推論的效果不大,因為根本不會引起關注,本質上陸生健保議題一路走來,都是兩岸關係大環境下的政治議題,根本不是它原本應該歸類為的社會保險問題、財務統計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本身實在是簡單到只是小學數學水準的問題,可介入討論的人就是無心關注,如果説一般民眾沒有了解上述資訊的管道,那麼“立委”和專業人士則有著充分條件索取上述資料,但仍然沒有這樣做,“立委”的議政水準和公共空間的討論水準之低下由此可見一斑。(王欽,作者係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