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不吃粽子吃茄子?臺官員“雷語”引發爭議

2014年05月28日 07:5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在臺灣,端午節同樣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可是,近來島內物價持續上漲,米價上漲6.5%、豬肉漲價14.8%、雞肉也漲16.1%,包粽子的各種食材漲不停,民眾直嘆,“吃不起粽子!”如何調控物價?5月26日,臺“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就此問題接受質詢時説,粽子貴了,還是有其他東西可以吃,可改吃茄子。

  一句“端午節改吃茄子”,禍從口出,臺當局一時又成眾矢之的,引發爭議。

  “梅雨炸彈”襲臺

  面對爭議,陳保基隨後解釋,農産品價格易受天氣影響,“農委會”也很無奈。拿目前價格與上周或2013年同期比較,不見得是正確作法。他舉例,20世紀70年代水電工每日工資約700元(新台幣,下同),當時的米價為1斤24元。而目前水電工每日工資約2200元,米價1斤45元,“就目前供需來看,是合理的。”

  臺灣進入梅雨季節,今年“梅雨炸彈”威力尤盛。連日來,暴雨襲擊全臺,臺灣氣象部門連續發佈“豪雨特報”,臺北、新北、臺中、彰化、南投等5縣市、30鄉鎮淹水。彰化、南投都是農業縣市,持續降雨也導致中南部蔬菜産區頻傳泡水災情,節前農産品的漲價的確受到氣候因素影響。

  不過,陳保基的失言,有臺媒指出,“不知民間疾苦”,而且“失言不止一次”。今年3月,有“立委”在質詢時指出,花生售價過高,恐使潤餅成本增加(潤餅發源於泉州,是閩南地區、潮汕地區以及臺灣地區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農委會”應加以控制。對此,陳保基卻説,“潤餅不一定要用花生粉,因為我比較怕甜。”

  業者找因應之道

  其實,有關物價飛漲的話題並非現在才有,只是趕上端午節又遭遇連天雨,才又成為話題。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今年原物料、水電漲價,加上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揚,許多餐飲業者早已紛紛喊漲。像是屏東萬巒豬腳在農曆春節後,從原本每斤185元漲至195元,每支豬腳約漲20至30元;因為豬油每桶從約700元漲至800元,肉圓等也都普遍上漲了兩成。

  也有業者擔心漲價會嚇跑顧客,推出小包裝、小尺寸的商品。臺灣通路商表示,今年若在臺灣各大超商採買,可以明顯感受到,食品新品陸續出籠,也出現相當多的小包裝。小包裝商品暴增,與成本增加有關。不過,通路商也表示,畢竟成本增加了,所以小包裝食品雖然單看售價是下來了,但若以單位重量計算,還是貴了,因此,消費者還是要多花錢。

  最終埋單的是民眾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成本增加、售價上漲,是市場規律,可最終埋單的還是消費者。同樣,陳保基的一句“粽子貴了,改吃茄子”,聽起來意思似乎就是“自求多福吧”。

  且不説沒有啃著茄子過端午的,就算是吃茄子,茄子的價錢也在漲啊。民眾希望聽到的是當局如何拿出切實有效的辦法控制物價、改善民生,而不是什麼便宜吃什麼。過日子的精打細算,島內民眾都有這樣的生活智慧,可經濟低迷、收入下降、物價飛漲,這樣大環境的改善就是當局該操心的了。馬當局支援率下跌,民怨沸騰,跟始終沒能實質改善民生有直接的關係。

  “雷語”不僅僅是失語,臺當局恐怕還要在把民眾拉出“緊日子”上多下功夫。(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