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呼籲當局12年義務教育勿過度承諾

2013年06月21日 09: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聽取“教育部長”12年義務教育推動專題報告時表示,學費補助問題“當然是一個不得已的決定”。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當局每年編列大量預算只為兌現“免費入學”的承諾,能不能算是把錢用在刀口上?一旦無以為繼,會不會又演成社會普遍爭議的根源?12年義務教育既勢在必行,則相關承諾慎勿過度,這是從長遠計,對臺灣教育最正確的態度。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日前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聽取“教育部長”就12年義務教育推動情形的專題報告。臺灣地區領導人肯定相關部會的投入,同時強調12年義務教育方案,係經過長期的研討,所做出的決定。至於備受矚目的學費補助問題,馬英九表示“這當然是一個不得已的決定”;惟因此結余的經費,可用來改善教育品質、幫助弱勢學生。等到將來當局預算更充裕時,再求全面實施全額補助。 

  大家似乎都忘了,不過幾個月前,歐盟危機達到高潮、島內民眾也忙著算總帳,有人才剛拿當局財政困難作過文章,屢屢針對特定階層的福利、待遇,磨刀霍霍,或時時欲加妖魔化。如今面對12義務教育排富的撙節主張,卻好像混然不把“學費補助”當作回事,花別人錢,格外爽快!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光從這樣的政治反應,就可以看出此間“黨同伐異”的多重標準。 

  其實,免費入學或學費補助,不也是社會福利的一種形式嗎?就算窮不能窮到孩子、難不能難到教育,但羊毛終究要出在羊身上,使用者不必付費,最後埋單的,絕對是納稅人。所以當局者一定要有一條底線,就是慎勿過度承諾,隨便開出超過支應能力的空白支票。否則結果必然就是騎虎難下,良法美意反而變成全民皆輸的局面。 

  到底,目前我們的高中教育,因為付不出學費,而被迫放棄就讀的學子有多少?如果這不是一種多數現象,則臺當局每年編列二三百億元(新台幣)預算,只為兌現“免費入學”的承諾,能不能算是把錢用在刀口上?一旦無以為繼,會不會又像勞保、健保,乃至“十八趴”,演成社會普遍爭議的根源?12年義務教育既勢在必行,則相關承諾慎勿過度,這是從長遠計,對臺灣教育最正確的態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