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新聞分析:兩岸旅遊合作應從輸送遊客邁向產業融合

2011年02月23日 21:0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正在此間訪問的大陸旅遊界人士認為,兩岸旅遊合作要及時從輸送遊客邁向產業、資本融合,應對大陸居民赴臺遊年增長逾100%的井噴式發展。

  隨著兩岸旅遊市場迅猛發展,目前臺灣相關接待設施不足、航空機位緊缺等瓶頸問題日漸突出。旅遊旺季導遊、酒店、餐廳資源、地面服務力不從心,容易引發各種投訴。臺灣方面統計顯示,目前臺灣共有348家核準接待大陸遊客的2676家各級賓館,108248間客房,符合規定的遊覽車7000多輛,最高日均承運量在5000人左右,與日益增長的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需求缺口明顯。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面對大陸居民赴臺遊迅猛發展,遊客增量與旅遊接待設施存量矛盾集中凸顯,成為影響服務品質的重要因素。“要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及未來補充協議框架下,推動兩岸旅遊投資渠道擴展,給大陸企業以投資旅遊領域的信心,並形成穩定的商業預期,從而增強其對投資臺灣新的景區、道路、旅館、車輛等投資大、見效慢的旅遊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內地居民香港遊的爆發式增長,是赴臺遊前景的一大參照。2010年大陸赴臺旅遊團體遊客提前突破100萬人次,而2010年內地訪港旅客高達2268萬人次。

  攜程網副總裁郭東傑說,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保持大幅增長。“有理由相信臺灣一定能夠再現甚至超越內地赴港旅遊市場發展的精彩。針對這一挑戰,兩岸旅遊業界在市場層面加大合作外,要在產業融合方面深入推進。切實推動雙向旅遊投資。資本市場和企業合作是促進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

  隨著在線旅遊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為兩岸旅遊產業合作提供了新渠道。大陸領先的綜合性旅遊旅行服務企業集團攜程,目前已參與投資臺灣的旅遊網站易遊網,並在業務層面也進行了良好合作。郭東傑說:“目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GPS、通訊技術變革,為旅遊業創新與發展帶來了新機會,為全方位服務客戶創造了新平臺。兩岸打破地域和時空限制,在線上與線下的旅遊合作都具有很多合作空間。”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姚大光說,大陸到臺灣的旅客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隨著來臺旅客人數增長,旅客對來臺旅遊的感受將慢慢地由情感因素轉換為實際需求,業者在操作上,應有新的觀念。以促進旅遊市場長遠發展,使兩岸旅遊業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兩岸旅遊產業融合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景區、交通、旅館等旅遊基礎設施方面,在旅行社相關業務方面,允許大陸和臺灣開展雙向投資,設立獨資、合資等分支機構,一方面可以更全面有效地服務遊客,更迅捷地為客人各種應急需求做出反應,另一方面會促進旅遊服務企業做大做強,整體提高兩岸旅遊服務水平。”郭東傑說。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去年8月提出,兩岸在景區景點硬件方面創造共同品牌外,可以加強兩岸各地和景區間的合作。在服務品質、專業人員培訓、品牌輸出、營銷合作等軟件建設方面相互借鑒學習,打造世界級“海峽旅遊”品牌。(記者 錢春弦 陳健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