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失業率節節攀升,民進黨當局應正視隱藏性失業擴大化問題

2020年04月27日 13:5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地區3月份失業率為3.72%,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的失業率則為3.76%。(圖片來源:臺媒)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現況堪憂,各國失業人數節節攀升。據國際勞工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由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經濟和勞工危機可能會使全球失業人數增加近2500萬,數以百萬計的人將陷入失業、就業不足和工作貧困之中;如果世界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那樣,採取國際協調應對政策,那麼大流行對全球失業的影響可能會大大降低。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以臺灣而言,歷次經濟衰退與失業總是桴鼓相應,無一例外,網路泡沫破滅的2001年,經濟衰退,失業率升逾5%;金融海嘯的2008年,經濟衰退,失業率又升逾6%,兩段期間臺灣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數皆逾百萬人。只要落入這個負向迴圈,便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據臺“主計總處”日前公佈的數據,臺灣地區3月份失業率為3.72%,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的失業率則為3.76%,創近十個月最高,關廠失業升至11萬人,也創下近30個月最高。除此以外,工時下滑日趨嚴重,由於業務不振等經濟因素導致周工時未滿35小時者升至26.1萬人,創下近3年最高,想工作而不找工作者更直逼16萬人,創下近9年最高。

  社論認為,以上數據顯示這一波經濟不景氣不只影響到生産、營收,也影響到就業、薪資。在失業的數據中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各方關注的一般失業,另一類是為各方所忽略的隱藏性失業,不僅表面失業數字逐月升高,隱藏性失業更是扶搖直上,相較于失業受到民進黨當局的關注,隱藏性失業不算失業。

  隱藏性失業,從勞動統計來説不算失業,那他們算什麼?社論認為,他們有些隱藏在非勞動力裏,有些隱藏在就業者中,可概分為兩類。先談隱藏在非勞動力裏的這些人,雖然他們想工作,但由於調查時他們沒有找工作的行動,於是被歸類為“想工作而未找工作”的非勞動力,事實上,他的家人認為他是失業者,他自己也這麼認為,而且在調查前一、兩周也曾努力找工作,但依照定義,他還是被歸入“非勞動力”,這便是第一類隱藏性失業。

  這類隱藏性失業,有不少是長期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勞動市場成為“非勞動力”,他們被稱為怯志工作者(discouraged worker),除了沒有工作,他們屢屢受挫更甚于失業者,其所需要的協助也較失業者更為迫切,不過,長期以來卻為民進黨當局所忽視。民進黨當局施政只憑定義畫出一條線來決定何者給予協助,何者不予協助,常是準確而不正確,有必要加以調整。

  從過去20年的資料發現,每逢經濟低迷,落入這類隱藏性失業的人數就急速升高,1990年代初不及10萬人,網路泡沫年代升至20萬,隨後緩和,至金融海嘯又升至18萬,如今隨疫情擴大,須臾又升至16萬,創下9年新高,急升之勢,非常明顯。

  社論認為,第二類隱藏性失業者是隱于就業者中,他們工時少到不足以獲取養家之收入,名為就業,實為失業,這些工時較少者多是學生、家庭主婦兼差賺零用錢,然而近年調查發現臺灣80多萬名非典型就業者有兩成是找不到全時工作,這不是賺零用錢而是養家費,民進黨當局看法顯然過於樂觀。而工時要低到什麼程度才算隱藏性失業?依國際定義是每週工時低於16小時且希望增加工時者,可算是“隱藏性失業”。

  社論指出,這類隱于就業者中的“隱藏性失業者”究竟有多少,長期以來並未得到確切統計,只有遇到金融海嘯之類的情況才會特別跑一下資料,也正因為這不是常規統計,以致我們無法追蹤這類隱藏性失業的長期變化,為了解此一現象,我們勉為其難的取2000年以來,各年周工時低於29小時的人數變化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隨著網路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出現,這類低工時的人數便會快速升高。以目前全球經濟的走勢估算,第二類的隱藏性失業未來也將快速升高,事實上這項統計若干也反映了無薪假人數的變化。

  因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提出不少就業及薪資補貼方案,然而,對於這兩類的隱藏性失業者,這些方案未必有用,第二類隱藏性失業者或者可寄望於安心實時上工方案,然而第一類已退出勞動市場的隱藏性失業者有著更失落的心境,真要協助他們重新振作,不只是撒錢而已,得有更多激勵人心的作為。

  民進黨當局必須明白,隱藏性失業如同滯洪池,雖有著緩衝失業的作用,卻不可忽視其變化,否則必釀巨災,是以正視隱藏性失業,完善隱藏性失業統計實為當務之急,統計部門自是責任重大。(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