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企圖將臺北故宮“閉館”後的陰謀
臺灣嘉義縣的“故宮南院”門可羅雀,臺當局竟想封閉每天人潮熱絡的北院,不顧每年五百多萬的中外遊客,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真是頭殼壞掉,令人匪夷所思!
文章指出,“臺獨”為達目的,不惜扭曲歷史史實,從刻意粉飾犧牲幾十萬臺胞抗日的歷史,到推崇日本促進臺灣現代化,否定開羅宣言臺灣“光復”,強調臺灣地位未定,扭曲掩蓋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到近日故宮北院封館風波……等等,其實骨子里都與“去中國化”,推動“臺獨建國”有密切的關連。
民進黨肖想“獨立建國”,竟然想放棄釣魚島領土,認為福建的金門、馬祖是“拖油瓶”,總覺得礙手礙腳,甩都甩不了;臺灣從來不是中原,也從無人在此逐鹿,也就從未留下皇城故宮遺跡。然而臺灣卻陰錯陽差地承接了大量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物故宮珍寶。“臺獨”從不承認是中國人,因此總覺得渾身不自在,名不正言不順,既想搞“故宮臺灣化”、“本土化”,又另建“故宮南院”,卻因地處偏鄉,主題還標榜“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以致遊客稀少,單月不到3萬人,與北院無法相比;如今民進黨異想天開,想把文物“南遷”,讓人潮轉至“南院”,依然無法排除有稀釋故宮中華文物的比重,以達“去中國化”的陰謀。
可笑的是在選情低迷,觀光產業衰退的今日,民進黨突然又愛起這批先人遺物,先是送翠玉白菜到臺中花博,無非是想拉抬在臺灣中部執政的聲望。再加上高中歷史課綱把中國史並入東亞史,稀釋中國史的份量與比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章最後說, 清末民初有不肖太監因在紫禁城盜賣國寶,怕被起底刻意放火掩飾罪刑;“臺獨”妄想讓故宮閉館,不意卻重傷了故宮地位,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故宮與其所托非人,交給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願代管或繼承中華道統的“臺獨”政權,不如物歸原主,名實相符,重返北京故宮,以免國寶蒙塵,淪至再度漂泊播遷。
[責任編輯:李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