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經濟“親美疏中”將得不償失

2018年06月26日 16:05: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工商時報》24日發表社論文章説,“親近美國,疏離中國大陸”,這是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一貫的政策方針。這種“親美疏中”,表現在政治上是民進黨意識型態所使然,在經濟上也這麼做,就脫離現實且違反市場法則,恐怕會讓臺灣得不償失。譬如,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臺當局倒是更熱衷支援“投資美國”活動,擺明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而似乎忘了大陸至目前仍是臺灣對外經貿的最大依託。未來陸方若因此反彈,並限縮兩岸經貿,臺灣必然吃不消。

  美方“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日前在華府登場,臺當局派出龐大代表團與會,計有來自島內60家重要企業的120名團員,其規模非常顯眼,也表露臺當局全力支援特朗普政府“投資美國”政策之意向。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情況下,大陸方面對此一定很有“感觸”。

  其實,去年此時的上一屆“選擇美國”峰會,臺當局已派出大團熱烈參與,今年算是“續攤”。因而可説,自去年初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美國政府擴大國內投資及就業的政策,是得到臺灣主政者全力支援的。臺當局一有機會就鼓勵廠商去美國投資設廠,意在強化“臺美”經貿聯結,並藉此凸顯雙方“戰略盟友”關係。

  更微妙的是,臺當局對最近這波中美貿易摩擦的態度,讓人感覺其是“冷眼看著美國挫中國銳氣”。即臺當局既避免評論美對中攻勢猛烈的是是非非,且不在意大陸經濟所可能遭受的衝擊,而主要關心大陸臺商如何遷地為良,以避開貿易戰的問題;部分官員甚至對中美貿易戰可能發生的“由大陸轉單至臺灣”效應,頗有期待心理。換言之,臺當局對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基本態度是“順其自然,冷眼旁觀”。

  可是,臺當局對美國如此包容,有得到什麼好處嗎?去年臺灣對美貿易順差並不多;臺灣方統計是60幾億美元,美方統計也就130幾億美元。儘管如此,美方仍是拿著放大鏡,檢視臺灣有沒有搞匯率操控、非關稅貿易障礙等不公平貿易手段,實非常斤斤計較。

  還有,今年初,美國對全球鋼鋁産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得到豁免;臺灣很無奈地被列在懲罰對象名單中,臺當局幾度派要員赴美協商,卻遲遲未能獲豁免。

  另在制度性經貿合作協議洽簽方面,“臺美”雙方尚未有顯眼成果。近年雙方曾多次談判簽署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卡在美方相當堅持臺灣應開放美牛和美豬進口,讓臺當局很難接招,因而該協議之完成談判並進行簽署,並非短期內可以實現。

  至於臺灣方更期待的、得以全面相互減免關稅之臺美FTA(自由貿易協議),至今未有任何正式商談,可説是“八字還沒一撇”。

  反觀中國大陸方面,長期以來一直很寬容臺灣商品銷陸,使臺方連年都享有好幾百億美元的對陸貿易順差,而大陸政府並未公開表達不滿,也沒放話要對臺灣採取貿易制裁手段。

  即便是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臺灣對陸出口值仍持續增長,其增勢至今仍在延續,因而臺方享有的順差數字也一直很亮麗。譬如,去年臺灣對陸(含香港)貿易順差高達787億美元,應是歷年來最高記錄。這是臺灣對美貿易順差所難以相比的。

  臺灣對大陸出口暢旺的主要原因,除兩岸廠商合作關係緊密、陸方廠商(含臺商)慣用臺産中間材料外,更值得重視的是,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迄今依然在發揮作用;更具體地説,兩岸雙方在2010年簽署ECFA文本時,所同時簽署的“早期收穫清單”,給予5百多項臺灣産品免關稅優惠;其迄今仍然有效,也還是臺灣對陸出口擴張的重要助力。

  來自大陸的這些好處,臺灣方主政者切莫忽略或抹煞。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實比美國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臺當局至少應兩者並重,不可為了投美國所好而刻意疏離大陸市場。如果做得太偏差,難保不會刺激陸方制裁臺灣;陸方只要宣佈ECFA早收清單暫停適用,就會嚴重衝擊臺灣産業。

  而臺當局若要表明“也很重視大陸市場”,可行做法,譬如積極掌握大陸內銷市場商機,並鼓勵臺商進取此項商機,而不是一味慫恿臺商出走大陸、轉投新南向。其次,在中美貿易摩擦情況下,臺當局宜謹言慎行,無需公然投入美方陣營,以免導致兩岸關係更惡化。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