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如何才能走出四處被圍的窘境?

2018年01月17日 08:49:0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17日社論説,上臺20個月,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提早進入“走到哪,圍到哪”、“一説話就被罵翻”兩大困境。

  以蔡英文到南投輔選為例,首站直搗國民黨主席故鄉、藍軍大票倉南投,為民進黨縣長參選人站臺,蔡英文“親徵”本應為民進黨候選人大力加持,然而,選舉氣勢還沒拉起來,超大範圍、超大陣仗的管制,造成民眾的行動不便與商家失血,卻先引來極大的民怨,更成為民眾的笑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酸蔡英文“拒馬執政”((拒馬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這裡指障礙器材))。

  蔡英文在層層維安的保護下上臺説話,一席“改變一定會得罪人,不能因為怕得罪人就不做”的喊話,又引來各方嘲諷撻伐,蔡英文幾乎到了“説話也不是,不説話也不是”,裏外不是人的處境。

  社論表示,以“南投圍城風波”來説,很多人疑惑,選舉經驗豐富的蔡英文,難道不知道“親民”的重要,把輔選搞得像“圍城”,這不是輔選,而是反輔選。蔡英文不至於不知道,管制範圍、拒馬高度和民心是成反比的,管制範圍愈大,民心流失愈快,拒馬愈高,人民反感愈高。這點蔡英文不會不知道,她為什麼明知故犯?

  最主要的原因是蔡英文對自詡最強項的“溝通”已失去信心。一説話就挨罵怎麼辦?只好“少説少挨罵”,連元旦、就職文告都取消。一齣門就被圍怎麼辦?只好“圍城圍超大”,把自己鎖進層層拒馬中,才能保有她的最後安全感。

  社論指出,然而,這兩個做法,對一個領導人來説,無異飲鴆止渴。一個不溝通的領導人只會讓選民因為更不了解而離得更遠,一個只在深溝高壘中溝通的領導人,則會激起更大的民怨。使得蔡英文進入“愈來愈不敢講話”、“圍城愈圍愈大”的惡性迴圈。

  那該怎麼做呢?溝通障礙只有溝通能解,蔡英文要解困局,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讓拒馬倒下”。這個拒馬指的不只是“實體的拒馬”,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拒馬”。蔡英文不但不能因為溝通遇到阻礙而逃避溝通,反而應該“開大門走大路”進行全方位的大溝通,而起手式,不妨從到“立法院”進行報告開始。

  社論中説,向“立法院”報告,具有向政黨、全國民眾進行實質溝通、雙向溝通的重要意義。

  李登輝執政時,也會到“國民大會”進行報告,但“修憲”後的“國民大會”等同於實質廢除,臺灣民意機關就是“立法院”,蔡英文不妨首開先例,甚至建立慣例,到“立法院”進行報告。事實上,這不只是蔡英文身為領導人的溝通責任,一旦建立到“立法院”進行報告的慣例,也等於給蔡英文一個“改善朝野關係”的功課和壓力。

  社論認為,現在的蔡英文,由於不必直接面對在野黨,這一方面讓蔡英文聽不見在野黨的聲音,另一方面,也讓蔡英文低估維持朝野關係的重要,使得民進黨執政這1年多來,不斷地破壞民主原則、政黨政治,制定了許多被視為清算國民黨的“惡法”,這是朝野關係急劇惡化的主因。朝野裂痕的擴大也連帶造成社會的撕裂不安,惡性迴圈使得蔡英文難以做好她曾自詡的“溝通”。

  蔡英文若跨進“立法院”,等於給了自己向在野黨遞出橄欖枝、號召團結的功課。這將是蔡英文重建“溝通”的重要開端。

  社論強調,蔡英文也應走出“臉譜網領導人”的虛相,直面群眾,對人民進行有意義的雙向溝通。包括元旦與就職週年這兩個分別具有展望未來與檢討施政的重大演講,都應該要恢復,也應恢復馬英九時代定期或在遭遇重大事件時召開“允許記者自由提問”、甚至“問到飽”的記者會,以不避不閃的自信心回應社會的疑惑。針對在野黨反對的重大議題,也要勇於和對手辯論。

  拒馬的高度,不是安全的保障,人民的高信任度才是,如何恢復民眾對蔡英文的信任?無它,走出圍城、走出臉譜網、走進“立法院”、走進群眾。做到這“四走”,蔡英文才能走出今天説什麼都不對,到哪都被圍的困境。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