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間,馬當局在內政成績上不能讓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滿意,是最大的因素,內政端的不滿與失望,在太陽花學運後,竟演變成對兩岸經貿關係及自由經濟主義的否定,這不僅是國民黨的失敗,更威脅臺灣未來的長遠的成長與發展。
平實而論,太陽花學運帶來了社會的反思,也真實反映了年輕人的無希望感,相信未來執政者必將嚴肅面對,這可視為太陽花的機會面;但太陽花學運也帶來對代議民主的傷害,並對兩岸發展及經濟戰略方向投入了變數,這些則是風險面。
太陽花學運是既成事實,其效應還在持續發酵中,從臺當局到民眾,我們當然應該讓正面效應發揮作用,但也不要被內核的錯誤論述誤導。2016選舉將屆,兩大政黨必須藉由選舉辯論,針對這些議題提出明確主張,尤其目前氣勢處於優勢的民進黨,必須證明比國民黨更有能力處理反分配不公、反財富集中的民眾不滿,對是否支援反服貿、“反中”、反自由貿易也必須説清楚講明白。
[責任編輯:李傑]